有人說三四線城市餐飲市場大有可為,也有人說三四線的“小鎮青年”不好搞,可他偏偏就是堅定地將品牌鎖定在這個區域。燜菜青年的門店,大部分都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兩年超150家門店,發展勢頭迅猛,燜菜青年品牌靠一鍋“鮮燜好川味”妥妥的搞定了小鎮青年。
跨界而來,做品質化川菜
“我做的事情就是進行各項科學研究,燜菜就是我的研究對象。”這個每天研究美食的創始人,竟然是一個24K純理工科男。理工出身的張世魁雖然是個妥妥的85后,但是他已經有超過10年的創業經歷,裝修、建材、電器等均有涉及,并且,在這些創業經歷中,他沒有失敗過。但張世魁表示,自己真正想要用一生做好的事,還是餐飲。
為什么跨界做餐飲?張世魁坦言,首先當然是能賺錢。2014年底,中小餐飲崛起,張世魁看中了市場紅利,便跨界而來,于2015年初在新鄉注冊河南樂活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開起了家主打川菜的品牌店面“老酒碗”。
“當時的店面都是300-400平,并且迅速擴展到了6-7家店。可是,由于欠缺餐飲經驗,老酒碗最終還是虧損了600多萬。”回顧過往經歷,張世魁感嘆:“我經常對員工說,這幾年能活過來是奇跡,但既然活了過來,就好好活著。既然上帝眷戀,那就通過努力,讓上帝的眷戀更精彩。”
沒有資金,張世魁便找遍了身邊朋友籌錢,15年底,他重新定義“老酒碗”,從環境設計、店鋪面積等方面進行優化升級,并且,在產品中增加了燜菜。新模式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市場的良好反饋,這讓他看到了方向。
2016年10月,在張世魁三十而立之年,他將燜菜單獨拎出來,創立了燜菜青年。他帶領團隊行走萬里,歷時200天,每天3萬步,精選優質食材,用的麻椒,的辣椒,最酸爽的泡菜,最濃郁的豆瓣,最嫩的仔姜,鮮的藤椒,烹飪出最美味正宗的天府味道。以塔吉鍋小鍋燜制各色家常菜,分量為一人份,打破傳統燜鍋的圍餐形式,呈現一個人能吃的燜鍋燜菜。追求川菜正宗,改革江湖菜,做出80、90、00后喜歡的正宗川菜。
“燜菜青年的誕生,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定位更加,產品更有活力,更符合年輕人的性格。”張世魁說道。
而之所以選擇燜菜來打造品牌,與現今消費者追求健康的飲食理念有關。各色烹飪技法里,燜是健康又入味的一種方式。提起燜制工藝,其潛臺詞代表健康、營養、入味,可保持食物的原型且營養不損壞,讓食物的質地更鮮嫩、多汁。燜菜青年以明廚充分展示,給以可視化、藝術化、標準化,進而體現品牌鮮燜現做的特色。
“精選好食材,鮮燜好川味”,張世魁表示,“人們對于川菜的印象還停留在兩個極端,要么是例如俏江南的高端酒樓,要么是街邊各種看起來很low的小型‘川菜館’。其實,川菜可以健康化、年輕化、品質化、精致化。我們就是要做的,就是這樣的川菜。”
如今,起家于新鄉、深耕河南市場的燜菜青年,以其準確的市場定位、科學的經營模式、獨特的燜鍋菜品,輻射至華中四省,并向全國蔓延。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50家。兩家直營店作為試驗田,用以驗證模式。只有在直營門店賺錢、被市場接受的模式,才會在加盟門店推廣。
商圈+外賣 搞定“小鎮青年”
燜菜青年起家于三四線城市,并牢牢地聚焦于此,且2016年,正值三四線城市商圈崛起,燜菜青年進軍商圈,掘金年輕人的聚集地。“我們只做商圈名。”目前超過150家的店面,大多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優質商圈。
問及選擇三四線城市布局的原因,張世魁表示,首先從市場來看,70%-80%的消費人口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市場廣泛。而近年來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讓新餐飲在該區域也迎來了發展契機。其次,一線城市餐飲市場競爭大、成本高,而燜菜青年致力于做人人都吃得起的美食,讓美食不再昂貴,產品的“平價屬性”決定了該品牌并不適合在一線城市發展。
“三四線城市中也有區域劃分,例如人口較少的小城甚至縣城,兩三家店足矣,能大批量承載店面的還是蓬勃發展的地級市。但即便是有區域劃分,市場也足夠廣闊。”張世魁說道。
但有調查稱,三四線城市的青年雖然有錢有閑,卻不好搞定。很多到三四線掘金的餐飲人,都大失所望,甚至交了不少學費。那么燜菜青年到底有什么秘訣,能夠搞定這些“小鎮青年”呢?
張世魁表示,首先燜菜青年屬于降維打擊,無論是環境、菜品,都可以達到一線餐飲品牌標準。高標準的菜品,低客單價位,自然讓三四線城市的青年們青睞不已。關鍵的是,起家于三四線城市的燜菜青年,深知這類城市的特性,并對消費者的消費周期、習慣頗為了解,能更好地適應區域市場。
“習慣了一線的商業模式,到三四線會有些不適應。就像三四線城市的餐飲品牌,到一線城市也不適應一樣。外來的掘金者或許不太了解三四線城市的消費特點,難免會有些‘水土不服’。”張世魁表示,掘金者的失敗,并不代表三四線城市市場有問題,失敗和市場沒有關系,跟項目本身有關。“小城消費者更加淳樸,更接地氣,年輕時尚但不奢侈,輕奢餐飲并不適合在此發展。”
除了聚焦三四線城市商圈的戰略方針,燜菜青年還十分注重外賣渠道的發展,目前正在積極與外賣專業機構合作。雖然燜菜青年的外賣尚屬剛剛起步,但未來,外賣渠道銷量將會占到總銷量的30%—40%。并且,作為以堂食為主的餐飲品牌,燜菜青年的外賣只是將店內剩余的產能進行轉化,是1+1的附加值。張世魁認為,外賣市場還是堂食品牌更有優勢,純外賣品牌的利潤過于依賴平臺,受平臺政策影響較大,例如近期外賣抽成提高,而想要打造品牌,門檻會更高。
深挖供應鏈 做可傳承的餐飲品牌
連鎖餐飲品牌發展的一大關鍵,就是品質的標準統一。為了讓消費者能享受到品質如一的正宗燜制川菜,張世魁在老家蘭考建立了專門的中央工廠,并與蜀海、餐友等餐飲供應企業進行戰略合作,精選食材,統一定制配送,確保產品的嚴格管控。
張世魁表示,解決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