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紙纖維長、拉力大、柔軟耐磨、耐折疊、防蟲蛀、易保存且價格低廉.紙坊村桑皮紙制作工藝項目于2010年8月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山東曲阜市王莊鎮紙坊村的桑皮紙制作工藝,相傳始于宋朝,至清乾隆年間,造紙規模已經發展到300余家,每當農閑季節許多農戶全家操作,日夜趕制桑皮紙。隨著制紙技術水平和紙張質量的提高,產銷日益興旺,至光緒年間達到頂盛時期,造紙戶號稱千家。紙坊村,原名叫劉家泉,由于大多數村民以加工桑皮紙為業,村子也改名紙房,后來演繹成為紙坊,意思是加工制造紙的作坊。到了明清兩代,紙坊一帶的桑皮紙加工業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清代乾隆年間,附近的造紙戶已經發展到300余家,許多農戶每到春秋農閑時節,不分男女老少,全家通宵達旦加工桑皮紙。隨著制紙質量的不斷提高,銷量也大增,到了清光緒年間,紙坊一帶“漂桑皮為紙養食者千余家”。進入民國,桑皮紙加工業有盛無衰,1934年,有造紙戶520余家,年產量為500萬刀(每刀100張),年產值20萬(銀元)以上,占全縣手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近年來,曲阜市王莊鎮著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鎮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展拉網式收集整理,重點對紙坊村桑皮紙制作工藝、褚家村熏豆腐制作工藝等項目進行了非遺申報。紙坊村桑皮紙制作工藝項目于2010年8月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省內外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引發強烈反響。一些民間藝人和團體慕名而來,一睹桑皮紙的制作風采,部分高校還把這里設成了大學生實習基地。
特別提醒:本頁面所展現的公司、產品及其它相關信息,均由用戶自行發布。
購買相關產品時務必先行確認商家資質、產品質量以及比較產品價格,慎重作出個人的獨立判斷,謹防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