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木箱堆疊總尺寸的核心是明確堆疊方式(同向 / 交錯),再用單箱尺寸乘以堆疊數量并疊加必要間隙,關鍵要區分高度、平面(長 / 寬)兩個維度的計算邏輯。
一、明確兩個核心前提
在計算前,需先確認兩個基礎信息,避免后續計算偏差。
單箱尺寸:獲取單個鋼帶木箱的外部長(L)、寬(W)、高(H),注意是 “外部尺寸” 而非內部尺寸,因為堆疊時接觸的是箱體外部。
堆疊方式:這是影響總尺寸的關鍵,主要分為兩種。
同向堆疊:所有木箱的長、寬、高方向完全一致,上下箱體對齊。
交錯堆疊(錯位堆疊):上下層木箱的長或寬方向交叉放置(如上層長對下層寬),常用于提升穩定性,但會增加平面尺寸。
二、分維度計算總尺寸
根據堆疊方式,分別計算堆疊后的總長度、總寬度、總高度,若有間隙需額外疊加。
1. 同向堆疊(最常用,計算最簡單)
適用于貨物規整、需化利用空間的場景,總尺寸僅與單箱尺寸、堆疊層數 / 數量直接相關。
總長度(L 總)= 單箱長度(L)× 沿長度方向堆疊數量(n)
總寬度(W 總)= 單箱寬度(W)× 沿寬度方向堆疊數量(m)
總高度(H 總)= 單箱高度(H)× 堆疊層數(k) + 間隙(若有)
說明:若堆疊時需在層間放置緩沖墊(如紙板、泡沫),需將緩沖墊厚度乘以(k-1),疊加到總高度中。
2. 交錯堆疊(側重穩定性,平面尺寸會增加)
適用于重貨或怕傾倒的貨物,通常僅在上下層間交錯,沿長度 / 寬度方向的數量仍為 1,因此總長度和總寬度需取 “單箱對應維度” 與 “交錯后突出部分” 的值。
總長度(L 總)= max (單箱長度 L,單箱寬度 W)
例:單箱 L=120cm、W=100cm,交錯后上層 W(100cm)對應下層 L(120cm),總長度取 120cm。
總寬度(W 總)= max (單箱寬度 W,單箱長度 L)
同上例,總寬度取 120cm(上層 L 對應下層 W,突出部分由 L 決定)。
總高度(H 總)= 單箱高度 H × 堆疊層數 k + 層間間隙(若有)
與同向堆疊一致,僅需考慮高度方向的疊加。
三、實例演示(快速理解)
以 “單箱尺寸 120cm×100cm×50cm,堆疊 3 層” 為例,對比兩種堆疊方式的總尺寸。
堆疊方式 總長度(cm) 總寬度(cm) 總高度(cm,無間隙) 核心邏輯
同向堆疊 120×1=120 100×1=100 50×3=150 尺寸直接疊加,無突出
交錯堆疊 max(120,100)=120 max(100,120)=120 50×3=150 平面取維度,提升穩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