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陽棚尺寸計算沒有統(tǒng)一的通用公式,但有一個核心通用邏輯:最終尺寸 = 核心覆蓋需求尺寸 + 必要余量(容錯 / 功能) - 環(huán)境限制(障礙物 / 承重 / 抗風(fēng)),可根據(jù)安裝場景拆解為 3 類場景公式,適配絕大多數(shù)需求。
一、通用邏輯拆解:3 個核心變量
無論哪種場景,計算時都需先明確以下 3 個變量,再代入對應(yīng)公式:
核心覆蓋需求尺寸:即你想讓遮陽棚覆蓋的 “核心區(qū)域大小”(如陽臺需覆蓋的地面寬度、庭院桌椅的外長外寬),是計算的基礎(chǔ)。
必要余量:為避免安裝誤差或滿足功能需求預(yù)留的尺寸,通常為 5-50cm(如墻面不平整留 5-10cm 容錯,人員活動留 30-50cm 空間)。
環(huán)境限制:安裝位置的客觀限制(如墻面可固定寬度、陽臺承重、風(fēng)力大小),需從基礎(chǔ)尺寸中扣除超出限制的部分。
二、3 類場景通用公式(直接套用)
根據(jù)安裝方式不同,公式側(cè)重點不同,可直接對應(yīng)自家場景計算:
1. 墻面安裝類(陽臺、商鋪門頭)
適用場景:依托墻面固定,如陽臺壁掛棚、門頭伸臂棚。
核心公式:
棚體寬度 = 墻面可固定寬度 - 5~10cm(安裝容錯,避免墻面傾斜裝不下)
伸出長度 = 核心覆蓋需求長度(如門頭需覆蓋到門前 1.2 米,就取 1.2 米,無需加量防抗風(fēng))
安裝高度 = 地面到棚底距離(≥220cm,避免碰頭,門頭需比招牌高 30cm)
示例:陽臺墻面可固定寬度 3.2 米,需覆蓋到護(hù)欄外 0.9 米
→ 棚寬 = 3.2m - 0.08m = 3.12m
→ 伸出長度 = 0.9m
→ 安裝高度 = 2.4m(滿足站立)
2. 地面獨立類(庭院、戶外攤位)
適用場景:無墻面依托,如庭院涼亭棚、攤位遮陽棚。
核心公式:
棚體長度 = 核心覆蓋需求長度 + 30~50cm(預(yù)留人員走動 / 取物空間,僅覆蓋固定物體加 10cm 即可)
棚體寬度 = 核心覆蓋需求寬度 + 30~50cm(同長度邏輯)
棚體高度 = 內(nèi)部使用高度(坐人≥200cm,站立≥240cm)
示例:庭院需覆蓋 1.5m×1m 的桌椅區(qū),需留走路空間
→ 棚長 = 1.5m + 0.4m = 1.9m
→ 棚寬 = 1m + 0.4m = 1.4m
→ 棚高 = 2.4m(站立取物)
3. 移動類(車載、露營)
適用場景:需頻繁收納,如車載遮陽棚、臨時活動棚。
核心公式:
展開后尺寸 = 核心覆蓋需求尺寸 + 10~15cm(如覆蓋車窗,加量確保擋光無死角)
收納后尺寸 ≤ 存放空間尺寸(如后備箱長 0.8m,收納后長度需≤0.75m,留 5cm 容錯)
示例:車窗尺寸 1.4m×0.7m,后備箱可放 0.7m×0.3m×0.2m
→ 展開尺寸 = 1.4m+0.1m × 0.7m+0.1m = 1.5m×0.8m
→ 收納后尺寸需≤0.7m×0.3m×0.2m(告知商家按此限制做)
三、通用公式的 “補(bǔ)充規(guī)則”(避免踩坑)
抗風(fēng)補(bǔ)充:軟質(zhì)面料棚(帆布 / PVC)單棚寬度≤4m、伸出長度≤1.5m,超此尺寸需分棚拼接,否則抗風(fēng)差。
承重補(bǔ)充:陽臺安裝鋼結(jié)構(gòu) + PC 板棚,若承重≤200kg/㎡,棚體面積需≤(承重限值 ÷ 棚體重量),避免超重。
障礙物補(bǔ)充:墻面有窗戶 / 空調(diào)外機(jī)時,棚寬需扣除障礙物寬度 + 10cm 間距(如窗戶寬 1m,棚寬 = 墻面總寬 - 1m-0.1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