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刷錫膏治具 / 鋼網作用:地將錫膏印刷到高密度、細間距的焊盤上。
主控板特點:
超薄鋼網:主控板上的元器件如BGA、CSP、0201/01005阻容元件,引腳間距非常小(Fine Pitch),通常使用0.1mm或0.08mm厚度的鋼網,以確保錫膏量的控制,防止橋連和錫珠。
激光切割 + 電拋光:開口幾乎全部采用激光切割,并進行電拋光處理,使內壁光滑,利于錫膏釋放。
納米涂層:為提高脫模效果,防止錫膏堵塞微小的開口,高端主控板鋼網通常會做納米涂層(如納米鋼網)。
微孔設計:對于0.4mm pitch以下的BGA或CSP,開口直徑和形狀需要精密計算,常采用方形或圓形內切孔,以優化錫膏體積。
2. 回流焊治具 / 過爐托盤作用:防止PCB彎曲變形,并支撐板子平穩通過回流焊爐。
主控板特點:
防止BGA/CPU虛焊:主控板的核心是大型BGA封裝(如CPU、GPU)。PCB在回流焊過程中任何微小的彎曲都可能導致BGA球與焊盤接觸不良,形成“枕頭效應”等缺陷。過爐托盤的核心作用就是保持PCB平整。
輕薄板必備:主控板多為多層板,且趨向輕薄化,更容易受熱變形,因此對過爐托盤的依賴性非常高。
材料與設計:廣泛使用合成石,因其隔熱性、穩定性和防靜電性能。治具與PCB的支撐點需要精心設計,確保支撐均勻,且不能頂到板背面的小型元件。
3. 在線測試治具 / ICT治具作用:快速檢測焊接后的短路、開路、元器件漏貼、錯貼、值偏差等。
主控板特點:
高密度探針:主控板上的測試點非常密集且小,需要使用更細、間距更小的探針(Pogo Pin)。
百萬點測試:電路復雜,測試節點極多,ICT程序龐大,對測試機的通道數要求高。
屏蔽與隔離:由于主控板信號頻率高,治具設計需考慮信號完整性和抗干擾。有時需要為高頻區域設計屏蔽蓋或使用特殊材料減少干擾。
有限訪問:隨著芯片集成度提高和板子小型化,很多信號點無法引出測試點,導致ICT測試覆蓋率下降。治具設計需與PCB設計協同,盡可能預留關鍵測試點。
4. 功能測試治具 / FCT治具作用:模擬整機環境,讓主控板“跑起來”,測試其硬件功能和軟件邏輯。
主控板特點:
內存插槽:安裝已知良好的內存條。
PCIe插槽:連接測試卡。
SATA/USB/Ethernet接口:連接硬盤、U盤、網線。
顯示接口:通過圖像采集卡檢查輸出信號。
復雜接口:治具需要集成或模擬各種外圍接口,如:
燒錄程序:治具通常集成編程器,用于給主控板上的BIOS/Flash芯片燒錄固件和軟件。
散熱模擬:可能需要安裝散熱器或模擬散熱條件,測試主控芯片在正常溫度下的穩定性。
自動化與軟件:FCT治具的軟件非常復雜,需要編寫測試腳本,自動化的執行上電、序列號燒錄、功能測試、性能測試、結果判定和日志記錄。
5.BGA返修治具這是主控板特有且非常重要的治具。
作用:對焊接不良的BGA芯片(如CPU、橋片)進行定位、拆焊、植球和重新焊接。
特點:
定位:通過精密的光學定位或機械定位銷,確保BGA芯片在返修時與焊盤對準。
局部加熱:與底部預熱臺配合,對單個BGA進行可控的加熱曲線,避免損壞周邊元器件和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