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顏色:
首先,觀察板材的色澤。淡黃色(為竹木原色)帶有水色,這種色澤通常表明板材由全新料(8型樹脂,每噸價格約7000元)制成。白色板材可能含有過多的石粉,接近石塑板材。若板材色澤暗淡,甚至發烏、發黑,則可能添加了工業顏料,這類產品的主原料是純工業廢棄料和石粉。需注意,這類產品的鉛含量往往嚴重超標,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觀察板材的正面,我們需留意兩點:其一是平整度,其二是膜澤膜面。全新料板材,其成分多為超細粉狀碳酸鈣(目數在2000以上)與納米活性鈣,這使得板材能夠保持平整且光澤度好,帶有自然的水色。相比之下,工業廢棄料板材則通常由廢品收購站的初級打碎磨粉制成,雜質多且顆粒粗大(目數約40),因此生產的板材表面粗糙、色澤暗淡,甚至出現凹凸坑點。此外,膜包覆后的產品質量也受到影響,可能出現氣泡、雜質和坑點等問題。
再來看膜澤膜面,這里的關鍵是基材與膜面的收縮比。如果兩者相差甚遠,就會導致基材露白的現象,這在板材裝飾上墻后1-3個月內會逐漸顯現出嚴重問題。同時,使用的PVC膜質量也是關鍵因素。劣質低價PVC膜圖紋模糊、厚度不足,容易透底;而優質PVC、PP膜以及進口免漆膜則色彩清晰、圖紋逼真、光澤度好、立體感強,且厚度適中。這兩種膜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可能難以辨別,但其差異卻顯而易見。
二聞
全新料制成的竹木纖維板,會散發出淡淡的竹木清香,這種氣味并不刺鼻。而如果是用工業廢棄料生產的劣質板材,則會散發出刺鼻的異味和難聞的發臭氣味,這通常意味著鉛含量嚴重超標,對人類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三掂
在相同尺寸下,竹木纖維板會有不同的重量,這主要取決于其成分和工藝。一般來說,存在三種情況:輕盈、適中、沉重。許多人誤以為越重的板材質量越好,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沉重的板材往往石粉含量過高,這樣的板材塑化效果不佳,發泡程度低,導致其韌度不足,容易斷裂和破碎。而輕質的板材則可能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了高發泡技術,這樣的板材密度不夠,缺乏硬度,抗壓性也較差。更嚴重的是,它們在遇到熱脹冷縮時收縮比過大,裝飾上墻后可能出現顯著裂縫。相比之下,優質的適中板材在切口截面處密度良好,表面平整光滑且色澤均勻。其配方科學,塑化程度高,發泡適中,凝固度強。對于竹木纖維板來說,其收縮比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每平方米的收縮比應控制在約0.047mm以內。
四折
通過折彎測試,我們可以評估竹木纖維板的韌性。若3米長的板材能夠輕松實現360度折彎,這表明其具有出色的活性與韌性,進而預示著其使用壽命的延長。
五劃
通過用指甲用力劃過基材,我們可以初步判斷板材的硬度。若板材硬度不足,則會出現明顯的劃痕;而硬度較高的板材則不會顯現指痕。
六拼
觀察板材的拼縫情況,合格板材的拼縫應當嚴實無縫,整體平整,公母槽拼接后穩固無松動。而不合格板材則可能出現中間緊密而兩端有縫隙,或兩端緊密而中間有縫隙的質量問題,更有甚者,會出現波浪形縫隙、斜面縫隙,導致上墻后整體不平整,落差明顯,嚴重影響美觀度。
七泡
經過一段時間的水浸泡,板材應無脫膠、起泡現象,且粘合度保持良好。例如,將竹木纖維板與金魚缸一同使用,通過養魚來驗證板材是否真正做到零苯零甲醛,是一種直觀且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