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樓拆除是系統性工程,需遵循嚴格流程,避免違規操作或事故,核心步驟如下:
1. 前期評估與審批
房屋鑒定: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如住建部門認可的鑒定單位)對舊樓結構性、危險性進行評估,出具《房屋鑒定報告》,明確是否符合拆除條件。
規劃與立項: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片區更新方案,由建設單位(如政府部門、開發商)向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申請項目立項,明確拆除范圍、后續土地用途等。
審批手續辦理:需向住建、城管、環保等部門申請多項許可,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拆除工程專項)、《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環保備案(針對揚塵、噪聲污染防控)等;若涉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還需完成征收決定、補償安置協議簽訂等法定程序。
居民 / 商戶安置:若舊樓為住宅或經營性建筑,需提前制定安置方案(如實物安置、貨幣補償、臨時過渡住房),與產權人達成一致并完成搬遷,避免 “強拆” 引發糾紛。
2. 拆除前準備
現場勘查與方案設計:拆除單位需實地勘查舊樓結構、周邊環境(如鄰近建筑距離、地下管線分布、交通流量),制定詳細拆除方案,明確拆除方法、設備選型、防護措施、工期計劃等。
斷水斷電斷氣:協調供水、供電、燃氣、通信等單位,切斷舊樓的各類管線連接,避免拆除過程中發生漏水、觸電、燃氣泄漏等事故。
場地圍擋與警示:在拆除區域周邊設置硬質圍擋(高度通常不低于 2.5 米),張貼警示標識(如 “禁止入內”“注意”),劃分施工區與非施工區,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設備與人員準備:根據拆除方案配備設備(如挖掘機、破碎機、起重機)和專業人員(如拆除工、員、監理),并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如高空作業規范、應急處理流程)。
3. 拆除施工階段
根據舊樓結構、周邊環境、規模等差異,拆除方法分為三類,需針對性選擇:
拆除方法 適用場景 核心特點 注意事項
機械拆除 6 層以下磚混 / 框架結構、周邊空曠無敏感建筑 效率高(依賴挖掘機、液壓剪等設備)、成本較低 避免機械碰撞鄰近建筑;破碎時控制揚塵(灑水降塵);禁止超載作業
人工拆除 低層建筑(1-3 層)、結構復雜(含歷史構件) 靈活性強,可保留需回收構件(如木材、門窗) 高空作業需系帶;設置臨時支撐防止結構坍塌;工具需定期檢查防脫落
爆破拆除 高層 / 超高層舊樓、周邊有足夠距離 速度快,適合大規模拆除,但技術要求 需由專業爆破公司實施;提前報備公安部門;爆破前疏散周邊人員、保護鄰近建筑
無論哪種方法,施工中需全程監控(如結構穩定性、設備運行狀態)、環保(如噪聲控制在晝間≤70dB、夜間≤55dB,揚塵通過霧炮機抑制)。
4. 拆除后收尾
建筑垃圾處理:對拆除產生的廢棄物(混凝土塊、鋼筋、磚瓦、木材等)進行分類分揀,其中鋼筋、木材可回收再利用;混凝土塊經破碎后可作為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層、墻體材料等,減少填埋量。
場地清理與平整:清除殘留雜物、渣土,對場地進行土方平整,修復被破壞的地表植被或硬化層,確保場地符合后續規劃使用標準(如建設新建筑需達到地基承載力要求)。
驗收與歸檔:由住建、環保等部門對拆除工程進行驗收,重點檢查規范執行、環保達標、廢棄物處理等情況,驗收合格后歸檔相關資料(如拆除方案、驗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