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預算書是工程造價管理的核心文件,其對工程造價的影響貫穿于工程建設全周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奠定工程造價的基準線
預算書通過分部分項工程、措施項目等詳細計算,明確了工程各環節的費用構成(如地基基礎工程的混凝土、鋼筋費用,裝飾裝修工程的材料與施工費等),為工程造價設定了初始基準。這一基準是投資方確定投資規模、施工方控制成本的核心依據,直接決定了工程造價的初始額度。例如,分部分項工程總預算中對主體結構鋼筋用量及單價的核算,會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材料成本占比,進而成為工程造價的基礎數據。
二、引導設計階段的造價優化
預算書在設計階段可通過對比預算與設計方案的匹配度,反饋設計的經濟性。若某一分項工程(如屋面工程的防水材質選擇)預算過高,可推動設計方調整方案(如選用性價比更高的防水材料),從而在源頭控制工程造價。同時,預算書中的工程量計算(如墻體砌筑面積、管道敷設長度)基于設計圖紙,若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如冗余的結構設計),預算書會通過工程量虛高體現,倒逼設計優化,減少無效造價。
三、控制施工階段的成本支出
施工階段,預算書是成本控制的 “標尺”。一方面,措施項目預算(如文明施工費、二次搬運費)明確了施工組織中的必要支出,避免因管理疏漏導致的額外費用(如未按預算規劃臨時設施引發的重復搭建成本);另一方面,分部分項工程的單價與合價為材料采購、人工雇傭提供了參考,防止施工方超標準采購(如采購高價燈具超出電氣工程預算單價)或人工浪費,從而控制實際造價不偏離預算。
四、保障工程造價的合規性與準確性
預算書依據國家法規、定額及市場信息編制,其規費(如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和稅金(如增值稅、城建稅)的計算嚴格遵循政策要求,確保工程造價在合規框架內。若預算書遺漏某項規費或錯用稅率,可能導致工程造價違規,面臨審計風險;而準確的規費與稅金計算,則能保證工程造價的合法性,避免后續因稅費問題引發的造價調整。
五、影響工程結算與造價調整
工程結算時,預算書是核對實際造價的基準。若施工中發生變更(如增加電氣工程的電線敷設長度),需以預算書中的單價為基礎調整造價,確保結算有據可依。此外,預算書中的暫列金額、暫估價等預留費用,為工程中不可預見的費用(如材料價格突漲)提供了緩沖,避免因突發情況導致造價失控,保障結算階段造價的穩定性。
綜上,建設工程預算書從基準設定、設計優化、施工控制、合規保障到結算調整,影響著工程造價的形成與控制,是確保工程造價合理、可控的關鍵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