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極性排流器時,需結合雜散電流環境、被保護結構特性及安裝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確保其能有效阻斷腐蝕電流、適配現場工況并長期穩定運行。以下是關鍵考慮因素:
一、雜散電流特性電流強度與類型
1.需測量現場雜散電流的峰值、平均值(如地鐵牽引電流可達數百至數千安培),選擇額定通流量(如 50A、100A、200A)匹配的排流器,避免因過載導致元件燒毀。
2.明確電流類型(直流為主,或含交流分量):純直流雜散電流(如電解車間)可選用普通二極管型排流器;若含交流干擾(如鄰近高壓電纜),需選擇耐交流沖擊的型號(如帶濾波功能)。
電壓范圍
1.排流器的導通電壓(正向壓降)需適配現場可能的電位波動。例如,土壤中管道的雜散電流導致的電位偏移可能達 ±50V,排流器需在該范圍內穩定工作,避免誤動作(如低電壓時無法導通,高電壓時擊穿)。
二、被保護結構參數·材質與防腐需求:被保護結構(如鋼管、鑄鐵管)的電化學特性不同,排流器需匹配其允許的泄漏電流(通常根據結構表面積計算,如≤0.1mA/m2),防止排流器導通時對結構造成二次干擾。
·連接方式:根據結構的安裝空間(如地下管道需埋地連接,儲罐需壁掛安裝),選擇帶電纜接頭(如銅質接線端子)、法蘭接口或螺栓固定的排流器,確保連接電阻≤0.01Ω(減少電流損耗)。
三、環境適應性安裝環境
·地下 / 水下環境:需選擇防水等級 IP68 的排流器,外殼采用不銹鋼(316L)或玻璃纖維增強塑料(FRP),抵抗土壤中的酸堿、鹽霧腐蝕(如海邊土壤氯離子濃度高)。
·高溫 / 低溫環境:在冶金廠區(溫度>60℃)或寒冷地區(溫度<-20℃),需確認排流器內部元件(如二極管)的工作溫度范圍(通常 - 40℃~85℃),避免低溫脆化或高溫失效。
土壤電阻率:若排流器需通過接地極導出電流,需根據土壤電阻率(如高電阻率地區>100Ω?m)選擇配套的接地材料(如高硅鑄鐵接地極),確保接地電阻≤10Ω,提升電流導出效率。
四、性能與可靠性指標·反向耐壓:排流器阻斷反向電流時的耐壓能力(如≥500V DC),需高于現場可能的反向電壓(如地鐵系統的瞬間反向電壓可達 300V),防止擊穿。
·導通電壓降:正向導通時的電壓損耗(通常≤1.5V),越低越好,可減少能量浪費并避免排流器自身發熱。
·壽命與維護:優先選擇免維護型(內部無易損件),設計壽命≥20 年,且具備故障指示功能(如 LED 燈顯示導通狀態),便于現場巡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