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舊家電存量大
據統計數據,目前我國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臺,且淘汰率漲幅高達20%,超過年限但仍在使用的家電大約1.6億臺。大量老、舊家電潛藏的問題愈發嚴峻,等待回收處理。
2.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困難點
收集與回收碎片化: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主流回收廢舊家電的方式,一種看起來比較像“正規軍”:家電企業以舊換新活動和線上平臺回收的方式,可以讓廢舊家電被統一運送到廢舊家電處理企業的分拆中心進行分解處理。專業人員從廢舊電器中拆解出的各種金屬原料,經過加工再利用。
二種,回收模式比較分散。首先把廢舊家電賣給收廢品的個人,將還在使用年限內的老舊家電掛到二手平臺轉賣,讓產品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這其中二手產品的品質與保障有待提升。同時,另一部分產品被私下拆解——回收價值高的部分被回收處理;剩下的部分、尤其是對環境有害的部分,存在隨意處理的問題。
目前,廢舊家電收集與回收利用碎片化,現狀堪憂。廢舊家電收集、回收拆解、利用環節物流混亂,90%以上廢舊家電靠拾荒者上門收集,這些被收集的廢舊家電中只有約20%的廢舊家電進入正規的回收利用渠道,剩下的多數進入非正規回收、拆解點或進入二手渠道,增大了監管成本、生態環境保護成本和健康保護成本。
廢舊家電回收“正規化”難:
廢舊家電大多數個頭不小,回收需要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相關企業想要處理好廢舊家電,也需要專業的拆解工作人員。回收利潤低,拆卸難度大,家電回收產業的運營經驗不足等,都是廢舊家電回收難的原因。
我國家電回收行業發展緩慢,一方面,上游家電回收商缺乏運營的供應鏈管理。另一方面,下游家電產品拆解方面,無法改變混亂的回收市場。某些家電回收企業將價格壓低,導致其他環節的企業無法獲利。回收和拆卸家電企業之間的“利益”問題,也影響著廢舊家電回收行業的健康發展。
廢舊家電收集與回收利用的業務模式:
①消費者→回收站→利廢企業→生產者→消費者
②消費者→回收站→利廢企業→消費者
③消費者→利廢企業→生產者→消費者
④消費者→利廢企業→消費者。
模式一是一般的廢舊家電收集與回收利用業務模式,其余三種是簡化模式,模式四是簡化的業務模式,廢舊家電送利廢企業修復或再造后直接送消費者使用。此外,利廢企業可能是家電生產者的內部企業,但為了突出家電逆生產與正生產的區別,當作2家企業分開對待。
從目前來看,包括家電在內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仍有許多值得改變的地方,廢舊家電回收回收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