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貼現商票作為基礎資產的標準化票據將是未來的方向。
標準化票據市場未來肯定也是萬億級的藍海。但是,就今年來看,更多的是把制度制定好,把參與機構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更多的企業和中小銀行認識到這個工具的利弊,讓更多的資金方參與進來。
《辦法》中有兩點是值得中介注意的:(1)“第八條 本辦法所稱票據經紀機構,是指受存托機構委托,負責歸集基礎資產的金融機構。
這個規定銀保監會幾乎是不認可的,貼現是還是要合同發票,尤其是商票。好了,這次票據通過標準化票據變現,不能再叫貼現,而人民銀行的自然會采用自己的標準。
能否“提升中小企業票據融資的可得性和效率、拓寬中小企業票據融資渠道?
創設標準化票據讓資管產品資金能夠對接到銀行已貼現或未貼現票據資產,在此情況下,資管產品的普通投資人(法人機構或自然人)投資票據支持中小企業票據融資的路徑是:
普通投資人①→資管產品②→標準化票據③→銀行已貼現或未貼現票據④→持票中小企業
投資人要至少經過3~4個步驟(未貼現票據3步、已貼現票據4步)才能把錢給到中小企業。
01能否支持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
從中小金融機構融資效率上看,不算要對基礎資產進行評級、公告等前期準備工作,快T+3,即從提出融資申請、到評級定價、再到創設成立認購成功,估計怎么也得一個星期時間還不得而知。
無論是通過轉貼現賣票融資、還是通過標準化票據出讓融資,投資風險還是基于基礎票據承兌人的兌付能力,并沒有新的風險緩釋措施,相反,因各項費用增加,風險收益匹配性更低,獲得性反而可能更低。
02標準化票據對商業銀行影響
增強商業銀行對優質客群服務能力。為商業銀行服務優質客群、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增強在供應鏈金融等專業領域的競爭力上提供了一個新的手段和工具。
促進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的轉型。豐富票據業務的資產形態、業務模式和盈利結構,進一步推動票據業務客群從二級市場向創造資產的一級市場轉移,實現客戶結構、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型。
為商業銀行托管、承銷業務開辟了新空間。商業銀行可以存托機構的身份參與標準化票據的資產歸集、管理、創設和信息服務,對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進行保管和合格投資。
推動商業銀行提升票據業務的合規管理。有力調節票據資管業務規模,未來標準化票據將逐步替代票據資管業務,消除目前的合規隱患。
票據資產就是票據資產,有自己的交易場所、登記管理系統及專屬《票據法》護航,完全可以直接定義票據的相關屬性為:既不是信貸資產、也不是一般非信貸資產,而是同信貸資產和一般非信貸資產并立的特殊資產;既不是標準化資產也不是非標資產,而是同標準化資產和非標資產并立的高準標資產。
創設標準化票據并制定《辦法》,那就將票交所再次擴容,增加個人投資者和一般企業,并增加商業承兌匯票作為基礎資產,讓合格投資人直接投資標準化票據,形成大一統、全流程、的票據交易市場。
無論是金融產品創新,還是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其衡量標準都應該是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標準,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才是王道。
標準化票據的推出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僅是增加了大類資產配置中的一個投資品種,還在于將投資者的范圍將擴大到全部債券投資者,特別是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短債基金和現金管理類理財的介入,將為萬億票據找到新的資金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