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內存渣過多的原因:
1. 有時爐內長期缺碳,大量過剩的二氧化硅溶化后形成粘稠的爐渣,不易排除.
2. 由于料面高等原因,電極插入爐料深度變淺,爐溫低,爐渣不易排除,尤其是容量小的電爐更容易產生這種現象,使爐內存渣過多。
3. 雖然冶煉硅鐵時渣量少,但是出鐵時應盡量往外帶渣,以使電極深插。如果不注意帶渣,時間長了,也會造成爐內存渣過多。
4. 原料質量較差,諸如焦炭中的灰分含量過高或硅石表面泥土多,也會增加渣量。
爐內存渣過多的危害:
1. 爐底上漲,點擊不易深插,干過縮小,料面透氣性變壞,爐況惡化。
2. 爐底溫度低,出鐵口不易打開,盧燕不暢通,鐵水的流速慢,出鐵量較少。
爐內存渣過多的處理方法:
1. 容量大的狂熱爐,可想出鐵口相電極料面加入200~300公斤石灰塊或在出鐵前半小時加入100~200公斤螢石,以稀釋爐渣。較小容量的電爐可加入30~40公斤剛屑,便于排渣。
2. 出鐵適應盡量多往外帶渣,容量小的電爐還可以適當的擴大出鐵口,以利于排查。
3. 處理好爐況,使電極深插,提高爐溫。
4. 應盡量使用灰分較低的焦炭,如果條件許可,硅石應于水洗,以減少爐內產生爐渣的因素。
33.為什么經常加石灰不好?
較大容量的礦熱爐冶煉硅鐵,爐況發粘并且有較長時間(約十幾個小時以上)未能徹底扭轉爐況,此時往往加入石灰進行處理,便于排渣,使電極深插,從而擴大坩堝和提高爐溫。
如果電流波動較大,可加些石灰,穩定電極,使電極不致繼續上升。
加石灰方法:
應選擇燒結質量比較好的并且塊度適宜的石灰,一次加入200~300公斤,以調整爐況,這種方法收效快。也可以在批料中加入5~10公斤石灰,也有較好的效果。
爐況正常后,應停止加入石灰。
硅石中的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熔點為1710℃。石灰中的氧化鈣(CaO)是堿性氧化物,熔點為2570℃。在爐內高溫條件下,這兩種化合物發生反應,生成低熔點的化合物,例如CaO,SiO2等中性化合物,爐渣熔點降低到1450-1550℃,以利于排渣,點擊審查,進而擴大坩堝是爐況好轉。
如果因為焦炭中灰分過高或者硅石表面泥土較多,使爐內存渣過多,此時加入石灰,發生氧化鈣和三氧化二鋁的反應,生成鋁酸鈣如3CaO·Al2O3等化合物,會使爐渣的熔點降低,較易排除爐渣。
據實踐經驗,冶煉中經常加入石灰,將產生以下的不利影響:
1. 經常加入石灰,增加爐渣流動性,爐溫較高,并嚴重地侵蝕和沖刷出鐵口、鐵水飽和錠模。甚至可能發生出鐵口的燒穿和漏包事故。
2. 經常加入石灰,爐內形成低熔點爐渣,沖刷電極,加快了電極的消耗速度,致使電極的消耗速度大于電極的燒結速度。一旦電極工作端較短便不能按時下放電極,影響正常操作。
3. 經常加入石灰,爐料中的氧化鈣在電極深插和爐溫升高后,較多地被還原,生成的鈣進入硅鐵,影響硅鐵的質量。鈣的比重是1.5,小于硅的比重,當硅鐵中含鈣過高時,影像采用比重法分析硅含量的準確度。
4. 經常加入石灰,必然要消耗較多的熱量,而且增加渣量,會影響硅鐵的產量和單位電耗指標。
5. 鐵水溫度高,加入石灰石處理爐況的一種手段,但不能把它作為實現高產量,減低電耗的根本措施。
小容量礦熱爐因爐溫低,而石灰在爐內溶成爐渣消耗熱量,故小電爐不適用加石灰方法處理爐況。
34.為什么加油加入少量螢石?
爐況過粘,爐內積渣多,有時使用螢石作爐渣的稀釋劑,以增加爐渣的流動性,便于排渣。影視中的氟化鈣含量為85%~95%。氟化鈣的熔點為1330℃,影視的熔點約為1000~1200℃,其熔點隨著氟化鈣的含量多少而變化。氟化鈣是中性化合物,它既可稀釋酸性爐渣,也可系是堿性爐渣,可以顯著地降低爐渣的熔點,從而順利地排除爐渣。
實踐表明,爐況過粘或爐內存渣過多,加入影視后,能排出大量流動性良好的爐渣。
一般是在出鐵前半小時加入螢石,效果較好,不宜過早地加入。
加入螢石后顯著地降低爐渣的熔點,不利于提高爐溫,反而使爐溫下降。并且流動性良好的爐渣,沖刷出鐵口和鐵水包比較嚴重。因此,使用螢石的情況不多,即或使用也往往和石灰配合使用,加完石灰后,在排鐵鉗般消失,像出鐵口向電極的料面加入適量的螢石以利于排渣。
當洗爐時,可加螢石稀釋爐渣,以便將其徹底排出。
叫小容量礦熱爐,由于爐溫低,不宜加入螢石處理爐況,防止爐況進一步惡化。
35.冶煉中如何加“回爐鐵”?
我們習慣上將澆鑄噴濺的碎鐵、精整剩下的小塊鐵和修砌鐵水包前清出的剔包鐵等叫做回爐鐵。這些回爐鐵均應返回爐內重熔,以增及產量和降低單位電耗。
因為加入回爐鐵后,爐內導電性增強,電極容易上升,如果爐況不正常時加入回爐鐵,爐況則易惡化。因此,必須在爐況較好,特別是在電極深而穩的的插入爐料的情況下,才可以加入回爐鐵。
加入回爐鐵應注意如下幾點:
1.收集的回爐鐵,必須是同一品種的硅鐵,嚴禁加入其它品種鐵合金。
2.加入回爐鐵之前,應進行挑選,加渣嚴重和含硅量過低的都不要加入爐內。
回爐鐵的塊度不要過大,以50毫米為宜。
3.回爐鐵應加到爐心或加到插入爐料中較深的電極的內側。出鐵口向電極插入較深,同時回爐鐵的含硅量較高,也可以加到此相電極的內側。
叫小容量電爐,回爐鐵要加到電極的周圍。
嚴禁回爐鐵碰撞電極。
4.回爐鐵應在出鐵后,根據爐況加入爐內,每次加入量不宜過多,以減少電極波動。
5.出爐的產品含硅量較低時,不要加入回爐鐵,防止產生廢品。
36.為什么要維護好出鐵口相電極和料面?
出鐵口向電極工作情況及其料面是否合適,直接影響到出鐵操作。如果操作中對出鐵口相電極和其料面維護不當,會產生以下兩種不利的影響:
1.出鐵口溫度低,爐眼不宜打開,打開后,爐渣年,不易排除。
2.該向電極的料面,在出鐵期間塌料時,影響正常出鐵。
可見對出鐵口相電極及其料面的維護是很重要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該向電極的料面要適宜,不應過高,椎體應保持寬大,保持料面良好的透氣性。不準偏加料。
2.該向電極插入深度,以保持中下限為宜,送足負荷,盡量少調整。電極工作斷應有足夠的長度。
3.電極工作端表面應保持光滑,出鐵前應將沾結的粘渣料清理干凈,以防出鐵期間刺火,產生塌料現象,拖延出鐵時間。
4.出鐵是料面下降較快,應及時加料,不準缺料,以防塌料。
37.為什么銅瓦距料面要保持一定的高度?
所謂銅瓦距離料面的高度,是指從銅瓦的下端到料面的高度。如圖9所示。
這一高度表明電極的下插情況,食醋或與上限,還是下限或者是中線的位置。
大體說來,只要電極工作端夠長時,電極處于中限位置,以便在出鐵是電極上有下插的余地。同時也便于處理爐況,利于維護設備,不知因此或燒壞銅瓦和銅瓦的冷卻水關。
從冶煉角度來說,電極下插越深,坩堝越大,爐況也越好。但是電極插得越深,銅瓦距離料面越近這樣加料操作不方便,有時加料機流槽容易碰撞水圈,甚至打弧擊穿;嚴重時刺火燒壞銅瓦。因此,銅瓦下端距料面的高度以不低于200毫米為宜。
38.為什么爐內嚴重缺料時電極不宜深插?
料面高電極插入爐料內就淺。現在又提出爐內嚴重缺料,電極也不宜深插。兩者并不矛盾。
影響電極插入深度,主要因素有兩個:
1.爐料與電極的接觸面。增加接觸面,通過的電流增大,為保持額定電流,就要提升電極。料面高,電極插入料內淺,正是說明這種情況。
2.爐料的導電性。導電性越強,電機的插入深度則越淺,即電極不宜深插。影響爐料導電性的因素很多,例如爐料的溫度和爐料本身的性質。爐料溫度越高,則其導電性越強,電極就不宜深插。爐內嚴重缺料,電極不宜深插,正說明這種情況。
此外,停爐之前要降低料面,不向爐內加料;有時在冶煉過程中因送料系統發生故障,不能加料或加入的很少,人們常稱這種情況是“靠料面”或“空化”,這樣會看到電極不宜深插,并有上升的趨勢。這是由于不向爐內加料或者加得少,爐內料的數量隨著冶煉逐漸減少,這時,爐料的溫度逐漸升高,其電阻減小,導電性增強,所以電極不宜深插。
39.為什么靠近小面的電極部分燒損嚴重?
從停電后升起的電極工作端或折斷的電極頭,都可看到電極底部成“馬蹄型”,同時明顯地看出靠近小面(即靠近爐壁方向)的電極部分燒損嚴重。此外,操作人員常感到處理小面刺火比較困難。產生上述兩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兩個方面:
1.電極產生電弧時,由于磁感應作用,使電弧產生外移(即外垂)現象,也就是說電極與該相的電弧不是同一個中心線,電弧趨于向外。因此,很少看到在電極內側刺火,而多在電極外側刺火。由于這種原因,靠近小面(即靠近爐壁方向)的電極部分燒損嚴重。
2.小面距離爐壁近,料面椎體狹窄,透氣性不好。尤其爐況發粘或爐況維護不好,例如搗爐時小料面不易被搗到,坩堝較小。所以小面刺火不易處理,并且加劇該處電極的燒損。
為了減少在小面刺火,應注意以下兩點操作。
1.往小面加的料,不應加入硬了。
2.小面的料面高度不宜過高,并保持良好的透氣性,搗爐時應格外的多扎透氣眼。
40為什么冶煉中有時改換二次電壓
由工廠變電所或區域變電所將電能輸入到爐用變壓器,輸入的電壓叫一次電壓,由爐用變壓器輸出的電壓叫二次電壓,二次電壓有幾個級數,一般分為5~6級。所謂改換二次電壓,就是在已有的二次電壓,以便獲得較好的技術經濟指標。
1提高二次電壓的情況
主要由于外界原因,造成一次電壓降低,使爐有變壓器功率降低,相應的二次電壓也隨之降低,使爐溫不易提高,坩堝縮小,產量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應提高二次電壓,增加爐用變壓器的輸出功率,以提高爐溫和增加產量。
在提高二次電壓之前,應注意三個方面:
(1)料面高度不易較高
提高電壓后,電弧的長度增加,電極插入的深度變淺,熱量損失增多和爐口溫度升高。如果料面較高,則會加劇上述的不利因素,不但魯抗不宜維護,賓且由于熱量損失大,增加單位電耗。
(2)爐內存渣,應盡量排除
爐內存渣較多時,提高電壓后,會引起顱底上漲。因此,提高電壓前,應盡量排渣,以利于電極深插。
(3)適當減少焦炭量
提高電壓后,電極插入深度變淺,為了使電極較深地插入爐料中,應適當的減少焦炭加入量。
2.降低二次電壓情況
(1)一次電壓較高,爐口溫度高,熱量損失大,爐況不宜維護,單位墊好稿,產量低,此時應降低二次電壓。
(2)爐況不正常,例如爐內村炸較多,電極不宜深插,熱量損失達,或者由于產生電極事故不能滿負荷操作,此時應降低二次電壓,以使爐況轉入正常。
(3)有時因操作不當,電極近于上限或爐料中焦炭的力度較大等,使電極不能深插,此時應降低二次電壓,以利于電極較深地插入爐料。
(4)有時供料系統發生故障,中斷供料或供料不足,又不允許停電,此時應降低二次電壓,以維護爐況和設備。
降低二次電壓后,應適當的降低料面,加大椎體,保持好的透氣性,根據爐況應增加焦炭加入量。
冶煉硅鐵是連續操作,為了恩定爐況,因此,冶煉中很少改換二次電壓,尤其是較小容量電路,不宜與改換二次電壓,防止爐況波動。較大容量的狂熱路,路文稿,有時為了處理爐況,可以改換二次電壓,但應慎重,以防爐況進一步惡化。
41.為什么要清理掉銅瓦與水圈上掛的灰?
銅瓦和大水圈上產生掛回的現象,是由于硅石中的二氧化硅,在高溫下首先被碳還原成一氧化碳,而后再被還原成硅。但在冶煉過程匯總,因此獲和他聊現象,有少部分得一氧化硅(SiO)為被還原,以氣體狀態被噴出或溢出,而后被空氣氧化(SiO+1/2O2=SiO2)成二氧化硅,形成灰白色的粉末凝集在銅瓦極大水圈的部分電極殼上,這種會也可能凝集在銅瓦與電極間的縫隙中。它的危害如下:
1.銅瓦與大水圈掛灰,如有漏水,銅瓦發紅或者有微弱打弧現象,不易及時地發現。
2.電極殼表面掛灰,使其傳熱性差,影響電極的正常燒結。
3.如果銅瓦與電極間存有灰,不但影響導電性和電極燒結質量,同時使銅瓦對電極壓得不緊密,造成銅瓦發紅和打弧現象。
所以,要清理掉銅瓦和水圈上掛的灰,是用木板行敲打和撞擊掛灰處,以防擊穿銅瓦等處。如用圓鋼清理掛灰時,應當注意操作,防止擊穿設備和人身觸電。
42.為什么電極工作端表面要保持光滑?
冶煉過程中電極工作端表面與爐料接觸之處,經常沾結粘料,使其表面不光滑,這樣就造成如下危害:
1.電極工作端表面沾結粘料處的料面高于其他部位的料面,并且沾結粘料處較粘,透氣性不好,故必然造成刺火現象。
2.電極工作端表面沾結粘料處的部位,如已埋入爐料中,只是電極在爐料內的導電性不均勻。
3.有時電極工作端表面沾結粘料過多,會影響電極的插入深度。
因此,應隨時認真地清理站在電極工作端表面上的粘料或粘渣,以保持其表面光滑。實踐表明,凡是表面光滑的電極,該相電極的料面就不易產生刺火,透氣性均勻,也好維護爐況。
43.為什么銅瓦有時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