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總是說,孩子走路早,走路多,容易O型腿。每個家長也都特別在意寶寶的“腿型”,孩子在前面走,家長在后面瞅,擔心自己家的孩子也會被“O”到。
為什么會出現O型腿呢?
正常情況下,腿內外兩側的肌肉力量是均衡的,分別從兩側牽拉著大腿骨和小腿骨,使得兩腿骨之間連接的關節面緊密吻合。如果兩側力量不均衡,就會使得肌肉力量比較強的那端關節面變緊,而另一端關節面變松,變緊的那一側關節面受到摩擦就會變大,進而產生疼痛感。為了緩解這種疼痛感,孩子就會下意識地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如果內側關節變緊,孩子就會向外側用力,長此以往就形成了O型腿。
怎么判斷是不是O型腿?
家長們可以先用這個方式來自測一下,在孩子睡著或完全放松地平躺時,把他的褲子和紙尿褲脫掉,輕輕地將他的雙腿并攏,讓踝關節靠攏,然后觀察膝關節的距離。如果距離小于3cm,說明是正常的;在3~6cm之間,需要繼續觀察;大于6cm,就可能有O型腿的問題,此時家長應帶孩子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一步判斷。
需要注意的是,剛出生的孩子小腿有點彎是正常現象。因為胎兒在母體子宮內時身體是蜷曲的,致使很多嬰兒出生后雙小腿內彎,這樣的彎曲會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變直。
O型腿該怎么呢?
通常O型腿的糾正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種,墊矯正鞋墊。這種方法適用于癥狀較輕微的孩子。O型腿的孩子應該墊內側偏低、外側偏高的矯正鞋墊。
第二種,使用矯具。此方法適用于癥狀相對較重的情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矯具,借外力將孩子的腿“掰”直。
第三種,手術。如果孩子的情況嚴重,而且在長期使用矯正鞋墊和矯具后都起不到作用,就要求助于醫生,選擇手術了。
至于具體選擇哪種方式,家長需要帶寶寶就醫后,根據樂康步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矯正方式。
O型腿,預防很重要,媽媽們要平時多留心觀察寶寶的走路姿勢和寶寶們的走路習慣,將O型腿的小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