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空調的能效限定值規定,而且限定值規定普遍很高,譬如美國2006年即將生效的新標準折合成能效比大約為3.8,低于此數值的空調不許制造和銷售。令我們汗顏的是作為號稱世界空調產量大國的中國到今天為止還沒有這個標準。國內一些空調出口大廠為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開發出并大量生產節能,使用環保制冷劑的產品,成百上千萬臺的出口,而他們面對國內市場,為了應對價價格戰,所能做的就是不斷降價,無原則地降低成本,最終導致質量和能效水平下降到了危險的程度。
目前國內大部分空調的能效比平均水平在2.5-2.6,有些所謂低價產品可以低到2.1-2.2。空調維修公司介紹如果使用美國能效比規定生產的空調1年耗電是500度的話,則使用目前國內產品的平均耗電量為770度。按照空調平均10年的使用期和上海地區電費0.61元/度計算,就要多付電費1650元,基本上可以按照當前價格購買一臺新空調了。很多消費者過去都調侃說日本人生產的產品在日本國內銷售,二流產品出口到歐美,三流的產品到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殊不知今天空調行業真的存在著這類事情。
但我們相信空調行業的這種狀況會很快好轉,空調維修公司了解到我國的能效限定值制定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預計明年我國將會實施節能能效等級制,按照空調器的耗電量,分成從高到低的1到5個等級,并將有相應的統一識貼在空調器上,如果你買1級產品,意味著最節電,同時按照每年500小時使用,也就是每天平均使用4小時來使用的自豪感,節省的電費在4年后就可以攤消掉你購買1級品時高出部分的價格,那么剩余的年份使用時間就是你實際得到的電費節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