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就是工業設計就是以三維外觀造型為主的產品藝術造型設計,也就是產品外觀設計,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但不可否認工業設計在其發展過程中曾經就是產品外觀設計,且國內現階段工業設計發展相對滯后,主要還停留在外觀設計的層面。因此產品外觀設計、產品設計直接被稱為工業設計也就不足為怪了。
從工業設計發展歷史進程來看,在次工業革命后,大量工業化產品投入了市場,但因為當時工廠僅僅強調規模化、批量化,只重視生產和銷量,大量粗糙簡陋的工業產品泛濫。于是在以“美術與技術結合”的口號下,把美學應用于技術領域這一實踐之中,因為技術能滿足人類的物質需要,藝術則更多地滿足人類的情感需要。這對工業設計,乃至現代設計,都起到了重要的啟蒙作用,這時的工業設計就是所謂的“傳統工業設計”。傳統工業設計主要以產品設計為核心,這與大多數文獻所說的狹義工業設計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直至今日產品設計和工業設計是不加區分的。
直到包豪斯時期,才比較系統且合理地探索出了一條技術和藝術和諧統一的道路。建立了現代工業設計框架,豐富了工業設計內涵,讓工業設計更多地關注產品本身的合理性以及人本身(也就是用戶)在產品設計中的地位。但工業設計發展至今,已不再是簡單的“技術+藝術”,特別是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擴大了工業設計 的范疇,同時也改變了工業設計的內涵和外延。工業設計的設計對象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包括了軟件、服務、流程等等,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的實體產品。工業設計的領域也不再局限于形式和功能的設計,還有對服務和系統的創新,且更關注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用戶體驗。
可以預見,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設計必將脫離單純的外觀設計,不斷擴大范圍。甚至有的專家認為“對工業社會中任一具體的或抽象的、大的或小的對象的設計和規劃”都可以稱為工業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