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養時間:夏花魚種的放養時間一般為6~7月,應爭取提早放養。
2.放養方式:夏花魚種放養可以采取單養和混養兩種方式,一般是采取兩、三種魚混養的方式,這樣做可以充分利用水體空間,提高餌料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種比較經濟和合理的方法。
混養要根據魚類的食性和習性,選擇彼此爭食較少,且相互有利的種類,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鰱與鳙都是濾食性魚類,食性基本一致,但鰱性情急躁,動作敏捷,爭食力強。鳙行動緩慢,食量大,常因得不到充足的餌料使成長受到抑制,主養鰱可配養10~15%鳙,搭配1~2種草魚、魴、鯉、鯽等中、下層魚類。鯉是雜食性魚類,常因在池底翻泥覓食把水搞渾濁,影響浮游生物繁殖,如大量搭配會妨礙其他魚生長,一般不超過5~8%。魚種培育的放養方式能和市場需要結合起來。
3.夏花魚種放養的規格和密度:夏花魚種放養的規格主要是和放養時間的早遲以及魚種運輸遠近有關。放養時間早,放養的規格可以小一些,放養時間遲,放養的規格要大一點,這樣有利于在出池時達到預定的規格。魚種運輸近,放養的規格可大一些,魚種運輸遠,放養的規格要小一點,這樣可以提高魚種運輸的成活率。一般夏花魚種放養的規格為8~11毫米。
魚種放養的密度主要是依據計劃養成冬片魚種的規格而定,同時,也和放養時間、魚的種類、池塘條件、餌料供應狀況等有關。在飼養環境基本相同的條件下,魚種放養的密度越高,魚種的生長就越慢,育成的魚種規格就越小。不但主養魚如此,配養魚也如此,因此可以用調整放養密度的方法來控制魚種出池規格。
目前,成魚生產中普遍要求大規格魚種。一般計劃冬片魚種規格達16.5厘米以上,則每畝水面放養夏花魚1種0.8~1萬尾;如果計劃冬片養成規格達13厘米以上,則每畝水面放養夏花魚種1~1.5萬尾。
4.夏花魚種的選擇、和檢疫:
夏花魚種的選擇:魚種培育要盡量選擇品系純正,質量優良的夏花魚種。對魚種的質量要加以鑒別,優質魚種的標準是:同池同種魚規格均勻,體質健壯,背部肌肉肥厚,尾柄肉質肥滿,攝食時爭先恐后,體表光滑,體色鮮明有光澤,無病無傷,鱗片鰭條完整無損;白天大多在水面下活動;游泳活動,集群游動,溯水性強,受驚時迅速潛入水中,在密集環境下頭向下,尾不斷扇動,倒入魚盆活蹦亂跳,鰓蓋緊閉。
魚種的:無論是自行培養或從外地購進的夏花魚種,放養前都要,以免帶入病原菌。常用的有高錳酸鉀、食鹽和甲醛等,配成適當的濃度,給魚藥浴。魚種在進行藥浴和下池時要注意水溫不能有劇烈的變化,從一個水體進入另一個水體,水溫差不能超過2℃。
魚種的檢疫:養殖單位和個人要遵守種苗檢疫管理辦法,嚴格檢疫制度和檢疫程序,對新購入的種苗,特別是來自疫區的種苗必須進行隔離暫養觀察,暫養期的長短視疾病的潛伏期而定,一般3~4周。暫養期間,要注意觀察魚類的體色、行動、攝食等情況,如發現魚病或疫病,要立即進行或撲殺。在整個檢疫和暫養過程中,必須嚴格隔離和,以杜絕病原菌的傳播擴散。檢疫和暫養的結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杜絕病害的傳染,是養殖成功的一個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