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圍蝦是海水蝦淡化養殖很有前途的一個養殖品種,在南方地區一年可進行兩茬養殖,目前在淡水中人工飼養畝產量可達75~100千克以上。該蝦殼薄體肥,肉嫩味美,勝于中國對蝦,且適應能力強,常能以活蝦上市。
基圍蝦稻田養殖技術
(一)稻田基圍蝦養殖:稻田選擇
稻田要求靠上下水渠近,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暢通,交通方便。面積以0.13-0.33公頃為好,不超過0.67公頃。在確定養蝦的稻田四周或田內挖"口"、"王"字型環溝,溝深0.8-1米,寬1-1.5米,養蝦溝占稻田面積的15%,從溝內取土加寬加高四周堤壩,稻田進排水口設置雙層防逃網。
(二)稻田基圍蝦養殖:放苗前的準備
1、清田:對耕整完的田塊,每0.067公頃施生石灰50-75公斤,殺死田中的野雜魚和病菌等。
2、培育基礎餌料:清田7-8天后,稻田水位穩定在5-10厘米,選擇晴天上午每0.067公頃施有機肥200-300公斤;尿素3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全池潑灑,以培育田中的生物餌料。
3、水稻的栽插:水稻應選用高產優質、耐肥、抗倒伏和病害少的品種,如遼研294。插秧方法同一般稻田,每0.067公頃穴數不少于15000棵。如5月20日插秧,5月30日秧苗已返青,6月1日至6月5日可開始投入蝦苗。
(三)稻田基圍蝦養殖:苗種投放
1、蝦苗淡化:目前人工孵化基圍蝦苗種時海水比重為1.015-1.020。將蝦苗移到稻田前,首先要用比重為1.002-1.003的水進行淡化
2、苗種質量:蝦苗體長為0.7-0.8厘米,體質健壯,體表黃褐清潔整齊。供苗時,池內與外界水溫溫差不超過3℃
3、蝦苗放養量及放養時間:每0.067公頃稻田放苗3萬-4萬尾。放苗時間:北方地區一般在6月上旬進行。
(四)稻田基圍蝦養殖:飼養管理
1、投餌:蝦苗下田后主要攝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一個月后蝦苗長到2-3厘米,投喂細微人工配合對蝦餌料為主,日投餌量為蝦體重的5%-6%;水溫達到24-30℃時,基圍蝦攝食旺盛,日投餌料可增加到8%-10%。每天投3-4次,其中傍晚投喂全天的40%。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撈取浮游生物和野雜魚做輔助飼料。每次投喂以蝦2-3小時吃光為宜。
2、水位控制和水質管理:蝦苗早期飼養水位保持在5厘米左右。中期水位不得低于10厘米。要求水質清新、肥度適中,養蝦溝透明度在35-40厘米之間,水色以淡綠色為好。每隔20-25天施生石灰1次,每0.067公頃7.5-10公斤。
pH值應控在7-9。在高溫季節每2-3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稻田的1/2,特別在雨季里日交換水量要達1/3以上,嚴防缺氧。
3、病害防治:要堅持以防為主。整個養殖期間定期潑灑生石灰5次,以殺滅病菌和驅除敵害。同時,還需及時補充鈣質以利于蝦蛻皮生長。
4、做好記錄:每天對氣溫、水溫、換水和注水及蝦生長速度、攝食情況等搞好記錄,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
(五)稻田基圍蝦養殖:收捕
一般在稻田中養殖90-110天即可生長到8-10厘米,正值水稻成熟季節,這時在收割前將蝦收捕完后可以開鐮收割,常用收捕方法有以下幾種。
1、地籠收蝦:在傍晚時將地籠下在稻田的養蝦溝處,第2天早晨收籠。每0.067公頃可下25-30片籠。
2、拉網捕蝦:將稻田水歸入邊溝,然后用小拉網在稻田溝內捕蝦,一般拉網時間在傍晚進行。
3、干田放水收蝦:水溫在10-15℃時蝦停止攝食和生長,這時可通過以上兩種方法收捕,剩下數量不多時,可放干水后收捕。
(六)稻田基圍蝦養殖: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1、基圍蝦在稻田中養殖,養殖風險較大,主要的技術問題是苗種淡化。購苗時一定要選購已淡化的苗種,以免影響蝦的質量和成活率。
2、在養蝦的稻田里可以搭配一定量的白鰱,以調節水質。每0.067公頃可放3-5厘米白鰱夏花500-600尾或規格在200-300克春片魚種40-50尾。但千萬不能投放吃食性魚類。
3、因購進的蝦苗一般在0.5厘米左右,難以適應大面積稻田環境,在暫養田里養到2-3厘米,然后再往稻田里投放。
4、青蛙和野雜魚會吞食幼蝦,應當及時清除。上下水口要用篩網扎緊扎牢,嚴禁野雜魚或魚卵入田,以免小魚爭食、大魚吃蝦,影響單位面積產量。
基尾蝦的淡水池塘養殖技術
一、池塘選擇
池塘面積以0.13公頃~0.2公頃、深1.5米~2米為宜。池底平坦,底部保留10厘米左右的淤泥,四周開挖環溝,寬4米,深0.5米。池底防滲可以選擇HDPE土工膜。池塘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蝦苗放養前,池塘要做好清池工作,清除野雜魚和蝦的其他敵害生物。在放養前20天左右,每畝水面用生石灰100公斤~150公斤化漿后進行全池潑灑;放養前7天,每畝水面投放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150公斤(主要是畜禽糞),接著注水50厘米深。注水時注水口用40目篩絹網過濾,以防蝦的敵害生物進入蝦池;約7天后,池塘中便出現大量橈足類及輪蟲等浮游動物,此時是蝦苗下塘的時機。
二、蝦苗放養
因基尾蝦原本生活在海水中,因此,其人工育苗也要在高鹽度環境中進行(一般出苗時的海水相對密度為1.02)。蝦苗移養到淡水中必須先經過淡化養殖,只有淡化好的蝦苗才能進行放養。放養前1天,用體長2厘米~3厘米的青蝦苗試水5小時~6小時,然后再放養基尾蝦,每畝水面放養8萬只~10萬只;若經中間強化培育后,規格達1厘米~1.5厘米,每畝水面放養5萬只~6萬只,具體放養密度還應根據池塘的條件和技術狀況而定。放養的蝦苗要求外殼光潔晶瑩,規格均勻,體質健壯,強跳有力。
三、飼養管理
1.投餌管理:養殖前期(蝦苗體長3厘米),即蝦苗下塘的前1個月,主要依靠池中浮游生物為餌料或輔以少量細微顆粒飼料。蝦苗下塘1個月后,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沼蝦飼料為主)。日投喂量為蝦體重的4%~6%。在生長旺季,有條件的地方再輔投一些經破碎的螺蜆、小雜魚等。投餌量還要根據季節、水溫、氣候以及水質好壞靈活掌握,及時調整。如水溫在25℃~30℃時,基尾蝦攝食旺盛,應抓住時機,多投喂飼料,并在飼料中添加0.3%~0.5%多種維生素和骨粉之類的添加劑,以保證蝦生長的營養需要。白天投喂占日投餌量的1/3,傍晚占2/3,生長旺季半夜可增投一次。
刀額新對蝦
2.水質管理:蝦苗下池時,水深控制在60厘米,并保持10天左右。以后每隔7天加水1 次~2次,每次加水深度10厘米~20厘米,最深水保持在1.5米~1.6米。池水滿后,定期放掉底層水。選擇晴天上午放水,放掉50厘米~60厘米底層水,讓陽光盡可能照射水體,使整個水體成為富氧區,以加速蝦的蛻殼,利于生長。要注意施肥培肥水質和機械增氧。施肥要根據水質肥瘦程度進行調控,控制水色為黃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掌握在30厘米~35厘米。刀額新對蝦對于蝦塘底質的要求高于其他蝦類,因此,蝦塘底質改良就顯得十分重要。不定期撒施生石灰對改良蝦塘水質和底質有一定效果,每畝水面用量10公斤~15公斤。
四、收獲捕撈
基尾蝦的收捕時間主要取決于成蝦的生長情況和市場要求。一般在淡水池塘養殖80天~100天,即可達到7厘米~10厘米長的商品規格。也可進行輪捕,收捕方法有三種:地籠、拉網及干塘放水收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