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矩陣,國之機樞。文化雖非國之重器,卻浸潤家國萬物,潤物無聲;文化雖非國之利器,卻滋養泱泱大國,協和萬邦。作為泱泱大國,文明淵藪,中國文化將往昔與當代鏈接,將中國與世界紐帶,在當今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格局中越來越釋放出璀璨的光芒。
2017年12月18日,峰火文創大會(2017)主題論壇“文化產業新態勢”在北大英杰中心隆重舉行。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教授、峰火文創論壇發起人陳少峰,以《文創新時代:好產業與好企業》為題,以研究者、參與者、推動者的視角體察著文創新時代的脈動。文化產業孕育著大發展的空間、大繁榮的機遇,對企業來說,該如何搶抓這一產業機遇?又該如何制勝未來?本文將帶您一同分析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整體趨勢。南寧策劃公司。
一、文化產業發展的十個迭代
變化是永恒的,不變是相對的。處于這樣一個“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時代,文化產業在新的發展時期也迎來了新的變化。在陳少峰看來,文化產業至少有十個變動、迭代。活動策劃這些迭代分別為:
1.經營模式迭代。現在大家不管到哪個旅游景點,其夜間都有演藝活動,并形成一個小的產業鏈。所以,現在做產業鏈變成了一種經營模式,和過去有明顯區別。
2.技術迭代。互聯網公司利用大數據和算法做信息的傳遞,以技術來推動市場發展。
3.生活方式迭代。如今,大家離不開微信、淘寶等移動互聯網平臺。
4.主流消費者迭代。中國文化產業的主流消費者越來越年輕化,雖然是沒有收入的人群,但是他們的消費力特別強。
5.載體迭代。現在平臺模式盛行,平臺模式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載體,而是一個平臺,能夠全方面滿足用戶的需求,而不僅僅是單一提供某種功能。
6.商業模式迭代。以阿里巴巴為例,它是電商服務平臺,是電商服務的全產業鏈,它的商業模式跟傳統的賣東西的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
7.估值方式迭代。以前做企業一定要賺錢,但是現在做企業不一定馬上賺錢,而是可以慢慢賺錢,這種企業叫做未來的企業。人們現在要做的是未來的企業,而以前做的是當下的企業。
8.創意迭代。創意是不斷累加的,在不同的階段,創意能夠產生不同的價值,發揮不同的生命活力,在存量的基礎之上不斷產生巨大的經濟增量。
9.資產結構迭代。此前人們都追求固定資產,買樓蓋房,而現在的有錢人則是將資本投入到輕資產、文化產業上。
10.資源迭代。此前人們做事情都是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做產業鏈,在規模上、分布區域上一步步做大。但是現在,隨著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有更多專業化市場主體、合作者能夠幫助企業家在短時間之內就發展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企業。
二、文創產業十個最有發展前途的領域
、文創電商。這種文創電商是將普通的電商做成故事IP+形象IP+企業IP的電商,并植入產品,而不是普通的網店。
第二、娛樂與陪伴機器人。文化活動陳少峰說道:“我現在一直研究95后、00后喜歡什么東西,否則難以了解他們的關注點和興趣點。”而娛樂與陪伴機器人可以根據不同人群的特性,滿足他們個性化的需求。
第三、輕資產的文旅。各種各樣的主題公園,特別是室內的各種主題公園,以內容體驗取勝,這樣可以解決一年四季都可以玩的問題。
第四、文化產業+大健康(健康旅游等)。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和關注,而且市場廣闊。如果能夠將文化產業和健康進行融合,那么,其發展潛力巨大。
第五、體育產業。體育產業是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那么,要組成全產業鏈,更好地滿足年輕人的需要。
第六、挖掘傳統。首先塑造城市的IP,把城市IP塑造完以后,做城市體驗中心。陳少峰舉例說明:“現在大家對成都諸葛亮的故事都沒什么新意了,我們能不能編一個諸葛亮像狄仁杰一樣在成都的時候怎么斷案的傳奇故事,重新創造一個新的諸葛亮,里面有無數的IP可以用。”新浪源文化
第七、藝術品。如今藝術品市場處于低迷期,但是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前,藝術品行業的發展手段還比較傳統、保守。而且人們的美育程度普遍比較低,大多數人不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而且人們對于藝術家的認知也比較低,因此需要用新的包裝、推廣手段來推動藝術品行業的發展。
第八、傳統文化跟城市的文化產業相結合。用城市里的故事進行創意發掘,然后再進行重新設計、包裝、宣傳、推廣等,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滿足城市發展新的需要。
第九、文化和金融的結合,即投資。做文化投資肯定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同時,一定要投企業,不要投項目。另外,投資人要懂行、專業。
第十、新媒體小平臺+垂直業務。個人自媒體平臺加上垂直的電商,在為用戶提供服務、內容,來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同時要兼具經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