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的公司都在采用股權激勵的方式來留住又紅又專的員工,那么股權激勵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管理模式?是否能夠真正的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企業帶來好處呢?
所謂股權激勵,其實是一種通過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形式,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的一種激勵方法。現階段,股權激勵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權模式、限制性股票模式、股票增值權模式、業績股票激勵模式和虛擬股票模式等。
在資本市場成熟條件下,公司價值主要體現在公司股票價格上,高管人員的報酬直接與股價掛鉤即可。所以,對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的業績考核相對較寬。而我國證券市場還很不成熟、不穩定條件下,很難避免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與公司基本面相背離,導致公司的股票真實價值與價格不一,降低了股票期權與經營業績的相關勝,從而使激勵效果不明顯。
當資本市場監管還不完善、透明度低時,可以預期中國式“安然事件”難以避免。如果造假的成本遠遠低于通過正當渠道提高業績的代價,那么,經營者就可能會選擇財務造假、轉移利潤、虛增業績,以實現。此外,經營者還可能采取短期行為,比如削減研發費用、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這都會嚴重損害公司長遠發展及投資者的利益。
所以,在我國資本市場不健全,股價對公司價值不能充分表現、股價與企業業績關聯度不高的情況下,股權激勵重視業績考核及與業績掛鉤,是中國國情的需要,也是中國式股權激勵的特色。
業績考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業績考核指標體系設置。
業績考核指標應包含反映股東回報和公司價值創造等綜合性指標,如凈資產收益率、經濟增加值、每股收益等反映公司贏利能力及市場價值等成長性指標,如凈利潤增長率、主營業務收人增長率、公司總市值增長率等反映企業收益質量的指標,如主營業務利潤占利潤總額比重、現金營運指數等。
二是具體目標設定。
上市公司授予激勵對象股權時的業績目標水平,應不低于公司近年平均業績水平及同行業平均業績水平。激勵對象行權時的業績目標水平,應結合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的周期性,在授予時業績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并不得低于公司同行業平均業績水平。
三是考核結果的運用。
完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對象業績考核體系,要切實將股權的授予、行使與激勵對象業績考核結果緊密掛鉤,并根據業績考核結果分檔確定不同的股權行使比例。
股權激勵的特殊目地是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有條件的給予激勵對象 部分股東權益,使其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你所在的企業實行股權激勵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