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要介紹:竹柏,學名:Podocarpusnagi(Thunb.)Zoll.etMorexZoll,別名:羅漢柴、大果竹柏、山杉、竹葉柏。因葉脈平行似竹葉而得名,材質似杉木,故有山杉之稱。松柏目、羅漢松科、羅漢松屬植物。竹柏為古老的裸子植物,起源約1億5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被人們稱為活化石,是珍貴稀有瀕危樹種。竹柏葉形奇異,終年蒼翠,樹干修直,樹態優美,葉茂蔭濃,抗病蟲害強,為常綠觀賞樹木,可在公園、庭園、住宅小區、街道等地段內成片栽植,也可與其它常綠落葉樹種混合栽種。竹柏是有名的景觀樹與行道樹種,為常綠喬木,生長緩慢,高20米。喜溫暖環境,不耐濕不耐旱,稍耐寒。
植物形態:喬木,高達20米,胸徑50厘米;樹皮近于平滑,紅褐色或暗紫紅色,成小塊薄片脫落;枝條開展或伸展,樹冠廣圓錐形。葉對生,革質,長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有多數并列的細脈,無中脈,長3.5-9厘米,寬1.5-2.5厘米,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上部漸窄,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向下窄成柄狀。雄球花穗狀圓柱形,單生葉腋,常呈分枝狀,長1.8-2.5厘米,總梗粗短,基部有少數三角狀苞片;雌球花單生葉腋,稀成對腋生,基部有數枚苞片,花后苞片不肥大成肉質種托。種子圓球形,徑1.2-1.5厘米,成熟時假種皮暗紫色,有白粉,梗長7-13毫米,其上有苞片脫落的痕跡;骨質外種皮黃褐色,頂端圓,基部尖,其上密被細小的凹點,內種皮膜質。花期3-4月,種子10月成熟。
種植要領:
(溫度):竹柏分布于東徑105°~120°之間,北緯21°~29°之間的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常綠闊葉林中,最適宜的年平均氣溫在18~26;抗寒性弱,極端氣溫為-7,否則易遭受低溫危害。
(澆水):澆水一般一小杯,盆栽里面不能積水,經常竹柏性喜濕潤但無積水的地帶。
(光照):竹柏屬耐陰樹種,常散生于中國亞熱帶東南部丘陵低山的常綠闊葉林中,陰坡比陽坡生長快5~6倍,在陽光強烈的陽坡,根頸會發生日灼或枯死的現象。年光照在500~800小時即可,在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
(土壤):竹柏對土壤要求嚴格,在沙頁巖、花崗巖、變質巖等母巖發育的深厚、疏松、濕潤、腐殖質層厚、呈酸性的沙壤土至輕粘土較適宜。喜山地黃壤及棕色森林土壤,尤以沙質壤土生長迅速,在貧瘠的土壤上生長極為緩慢,石灰巖地不宜栽培,低洼積水地栽培亦生長不良。竹柏初生長期緩慢,4~5年后生長逐漸加快,6~10年生樹高5m,胸徑8~10cm,生長10年左右開始開花結實,15年生長的植株結實株產可達5~15kg左右,40年可高達500~650kg。
栽培防護:繁殖扦插,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早一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早一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 便可以扦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