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檢測”已成為衡量餐具性的金科玉律。在中國,所有與食品接觸的餐具,其材料性均受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嚴格管控,旨在防止有害物質遷移到食品中,保障消費者健康。這套嚴謹的標準體系核心便是 GB 4806 系列國家標準。
一、通用要求:體系的基石
GB 4806.1-2016《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要求》 是整個體系的頂層設計。它規定了所有餐具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符合性判定原則和標簽標識規定。無論餐具是何種材質,都必須首先滿足此標準的要求。它明確要求產品標識“食品接觸用”字樣,并清晰標注材質、使用條件等信息,確保信息可追溯。
二、針對材質:專項標準的管控
在通用標準之下,是針對不同材質的具體產品標準,它們規定了更為的限量指標:
· 塑料餐具(GB 4806.7-2016):重點管控總遷移量(所有物質向食品模擬物的遷移總量)、高錳酸鉀消耗量(代表易氧化物含量)以及重金屬(以鉛計)的特定遷移量。
· 金屬餐具(GB 4806.9-2016):尤其是不銹鋼制品,嚴格限制砷、鎘、鉛、鎳、鉻等重金屬的遷移量。市場上常見的“304”或“316”不銹鋼必須滿足此標準的遷移限量,才算合格。
· 陶瓷餐具(GB 4806.4-2016):重點關注釉上彩裝飾中鉛、鎘等重金屬的溶出量,防止其在接觸酸性食物時析出。
· 玻璃餐具(GB 4806.5-2016):與控制鉛晶質玻璃中的鉛及其他重金屬的遷移量。
· 涂層餐具(GB 4806.10-2016):適用于不粘鍋、帶內壁涂層的杯子等,管控涂層中特定化學單體(如全氟辛酸銨PFOA)的遷移風險。
三、科學檢測:方法標準保駕護航
如何判定產品是否達標?這依賴于一套科學的檢測方法標準,主要為 GB 31604 和 GB 5009.156 系列。它們通過模擬真實食物接觸的環境(如溫度、時間、模擬物如醋酸、酒精等),來測定有害物質的遷移量,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和可比性。
總結而言,中國的餐具國標檢測體系是一個結構嚴密、科學嚴謹的矩陣。從通用要求到材質標準,再到檢測方法,環環相扣,為消費者的“舌尖”構筑了一道堅實的防火墻。生產商與消費者都應了解并信賴這一標準體系,共同守護餐桌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