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雖然農村小販收頭發的行為看起來有些奇怪,但其實背后有著合理的經濟邏輯。他們收走的頭發并沒有被用來制作醬油,而是被用來制作假發和假發套,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農村高價回收的長頭發,都拿去干什么了?原來有這么多用處
還記得小時候拿著大喇叭走街串巷的生意人嗎?
那時候,他們的營業就是磨剪子,或者回收一下家里不用的老物件,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收頭發。
像那些特別順滑,質量很好的頭發,可以制成模型的假發,或者送往理發店,給那些需要的人接假發使用。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頭發或許會賣出大幾百的價格。若是單純給人接假發,收回幾千塊都是小意思。
而且,這是真正的頭發,即便被剪下來,再重新接到別人的頭發,它依舊跟之前一樣順滑,頂多就是比自己的頭發多費心打理一下。
接完假發后,一般都需要重新修剪打理,若是有看不過去的顧客,還會要求換個發色,這樣又是一筆收益。
那時候一段長10厘米的頭發,大概可以賣到幾十塊錢,發質好一點的可以賣到上百,基本上會有賣頭發想法的都是一些小學生。
因為她們把自己的頭發賣掉之后,就能擁有一筆數額不小的零花錢,而這筆錢的去向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當然也有父母哄自己孩子去賣頭發,一是頭發長了,家長沒時間給她梳理,她自己又不會,頭發就這樣散下來披著,長時間下來頭發里可能會有虱子等寄生物。
以上行業對于頭發的要求,其實還蠻高的,但是商販不可能每次收回來的,都是質量高且長度長的頭發,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自己保養的很好的頭發,就這樣被小商販一剪刀下去,自己變成了一個假小子,既沒有發型可言,就連最基本的形象都沒有。
所以一般比較注重形象的女生,都不會選擇賣自己的頭發,寧愿在理發店花錢剪一個好看的發型,也不要為了那幾百塊錢,體驗一刀剪的傷心。
有發質好的自然也有發質不好的頭發,發質好的可以在以上這些行業內發展,那發質不好的呢?又會有哪些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