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礦山廢水(AMD)因含高濃度硫酸、重金屬離子(如鐵、銅、鉛),若處理不當會酸化土壤、污染水體,破壞生態環境,還可能腐蝕處理設備。要實現合規處理,需重點關注以下核心事項,規避處理風險。
首先,調節 pH 值是基礎。酸性廢水 pH 多低于 3,處理前需投加石灰、氫氧化鈉等中和劑調節 pH 至 6-9,既要避免中和劑投加不足導致后續工藝無法正常運行,也要防止投加過量造成藥劑浪費與污泥量激增。建議搭配在線 pH 監測儀,實時調整投加量,確保中和效果穩定。
其次,重視重金屬針對性去除。單一中和難以徹底去除所有重金屬,需根據廢水成分補充處理:含亞鐵離子的廢水,可先曝氣氧化為易沉淀的三價鐵,再通過混凝沉淀去除;含鎘、汞等難處理重金屬,需投加硫化鈉、螯合劑等,形成穩定沉淀物,避免重金屬二次溶出。
再者,選擇適配的處理工藝。若廢水重金屬濃度低、水量小,可采用 “中和 + 混凝沉淀 + 過濾” 工藝;若濃度高、成分復雜,需搭配離子交換、膜分離等深度處理技術。同時,工藝設計需考慮礦山廢水水量波動大的特點,預留調節池容積,避免沖擊負荷影響處理效果。
另外,污泥處置不可忽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重金屬污泥屬于危險廢物,需經脫水干化后,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置,嚴禁隨意堆放或填埋,防止重金屬滲透污染土壤與地下水。
,建立長效監測與運維機制。定期檢測進水水質、處理環節參數及出水指標,記錄運行數據;定期檢修設備,尤其是泵體、管道等易被酸性廢水腐蝕的部件,確保處理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真正實現酸性礦山廢水無害化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