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孕婦進行產前咨詢指導工作對產后哺乳期實行專業化、規范化、系統化的乳房健康護理,根據不同癥狀和產婦體質用不同的方法一對一進行個性化貼身服務,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產婦進行正確催乳處理,指導做催乳湯,對產婦進行心里疏導從而達到催乳效果。還要做回乳和乳房保健等工作
本公司一直努力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家政服務,為您排憂解難。“用心服務,專業致誠”是本公司始終保持不變的經營宗旨。
配方奶喂養(母乳不足或特殊情況時)
奶量控制:
出生 1-3 天:每次 15-30ml,每天 6-8 次;
4-7 天:每次 30-60ml,每天 6-7 次;
1-2 周:每次 60-90ml,每天 5-6 次(具體按需調整,以寶寶喝完不哭鬧、體重正常增長為準)。
沖調要點:嚴格按配方奶說明的 “水:粉比例” 沖調(先加水再加粉,避免濃度過高增加腸胃負擔,或濃度過低導致營養不足);沖調水溫控制在 40-45℃(用手腕內側試溫,不燙即可),避免高溫破壞營養。
器具:奶瓶、奶嘴、奶瓶刷需每次使用后用沸水煮沸(煮沸后持續 5 分鐘),或用鍋,避免感染。
奶粉選擇與儲存
奶粉選擇:優先選擇適合寶寶年齡段的配方奶(如 “0-6 月齡 1 段”),需符合國家食品標準(包裝上有 “GB 14880” 標識),避免隨意更換品牌(頻繁換奶可能導致寶寶腸胃不適);若寶寶有特殊需求(如乳糖不耐受、過敏),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專用配方奶(如低乳糖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奶粉儲存:
未開封奶粉:存放在陰涼、干燥、避光處(避免陽光直射或靠近熱源,如暖氣片、微波爐),無需冷藏;
已開封奶粉:開封后需在1 個月內用完,每次取粉后立即蓋緊奶粉罐蓋(防止受潮結塊或污染),不可放入冰箱(冰箱內濕度高,易導致奶粉吸潮變質)。
核心注意事項:規避健康風險,保障寶寶
禁止 “調奶誤區”
不隨意增減奶粉量:濃度過高(奶粉多、水少)會導致寶寶腸胃滲透壓升高,引發、腹脹,甚至損傷腎臟;濃度過低(奶粉少、水多)則導致營養不足,影響生長發育(如體重增長緩慢)。
不使用礦泉水 / 純凈水沖調:礦泉水礦物質含量高(如鈉、鈣),新生兒腎臟無法代謝,易增加腎臟負擔;建議使用煮沸后冷卻的自來水(符合飲用水標準),或選擇嬰幼兒專用飲用水。
不與其他食物混合:新生兒期(0-6 個月)除配方奶外,無需添加任何其他食物(如米湯、葡萄糖水、果汁)—— 米湯營養價值低,會占據寶寶胃容量,影響奶量攝入;葡萄糖水易導致寶寶口味變重,拒絕喝白開水,還可能引起血糖波動。
嚴格控制奶液保存時間
沖調好的奶液:室溫下(25℃以下)放置不超過 1 小時;冷藏(4℃以下)不超過 24 小時(需密封好,與其他食物分開存放);冷凍(-18℃以下)不超過 1 個月(建議分裝成單次喂養量,避免反復解凍)。
解凍與加熱:冷凍的奶液需先放入冰箱冷藏解凍(不可室溫解凍或用微波爐加熱),解凍后用溫水(40℃左右)隔水加熱(將奶瓶放入盛有溫水的容器中,輕輕搖晃奶瓶,使奶液均勻受熱),加熱后需在 1 小時內喝完,且不可反復加熱(反復加熱會滋生,破壞營養)。
觀察寶寶的喂養反饋
排便情況: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大便通常為淡黃色或黃色,質地較稠(類似牙膏),每天 1-3 次(新生兒期可能次數更多,屬正常);若大便干結(如羊糞球狀)、腹瀉(水樣便、次數頻繁)、大便帶血或黏液,需及時就醫(可能是奶粉不適或腸胃問題)。
體重增長:新生兒期(出生后前 3 個月)體重每月增長約 600-1000g,若連續 2 個月體重增長緩慢(低于 500g / 月),需排查是否是喂養量不足、奶粉不適或其他健康問題(如消化吸收障礙),及時咨詢兒科醫生。
過敏信號:若寶寶喂養后出現皮疹(如濕疹加重、蕁麻疹)、嘔吐(頻繁吐奶,且呈噴射狀)、腹瀉、腹脹、哭鬧不止,可能是對配方奶中的成分(如牛奶蛋白)過敏,需在醫生指導下更換為低敏配方奶。
其他細節
不 “躺著喂”(無人看護時):若讓寶寶獨自躺著喝奶,奶瓶可能會壓迫寶寶口鼻,導致窒息風險,且易吸入空氣引起脹氣。
定期更換奶嘴:奶嘴屬于消耗品,硅膠奶嘴建議每 1-2 個月更換一次(若發現奶嘴有破損、變形、老化,需立即更換),避免奶嘴孔變大或堵塞,影響喂養。
避免 “過度喂養”:按需喂養不是 “按需喂到飽”,若寶寶吃飽后會主動推開奶瓶、轉開頭,此時無需強迫喂養 —— 過度喂養會導致寶寶腸胃負擔加重,還可能增加成年后肥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