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業務主要以高端育嬰師 、月嫂.產后康復咨詢為主,多年行業經驗沉淀,致力向客戶提供安心與放心的家政服務。公司專業人員經過專業培訓、專業考核、專業體檢、持證上崗、人員經驗豐富,服務意識強,工作細心、耐心、有愛心!為您提供可靠,專業,高品質的服務!
新生兒護理:
生活護理:指導正確哺乳、喂養、呵護、洗澡、穿衣、換洗尿布、物品。
專業護理:嬰兒洗澡、撫觸、按摩,體溫測量、大小便觀察,口腔、黃疸、臍部護理,臀紅、尿布疹、發熱、腹瀉、、啼哭的觀察及護理。
潛能開發:早期智力開發,嬰兒被動操,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母乳喂養(推薦)
喂養頻率:出生 1-3 天內,每 1-3 小時喂 1 次(每天 8-12 次);3 天后可根據寶寶饑餓信號(如咂嘴、扭動、哭鬧)喂養,無需嚴格卡點。
正確姿勢:常用 4 種姿勢,需確保寶寶 “含乳正確”(含住乳暈而非僅乳頭,避免乳頭皸裂):
搖籃式:媽媽坐姿,用手臂托住寶寶頭部,使寶寶腹部緊貼媽媽腹部,嘴巴對準乳頭。
側躺式:媽媽與寶寶側身相對,腹部相貼,適合夜間喂養,避免媽媽疲勞。
橄欖球式(環抱式):媽媽將寶寶抱在身體一側,手臂支撐寶寶頭部和背部,適合剖腹產媽媽、早產兒或雙胞胎。
交叉式:與搖籃式類似,用對側手臂托住寶寶頭部(如喂左側乳頭用右手托),適合新手媽媽掌握含乳。
喂養后護理:每次喂完后,必須豎抱寶寶(讓寶寶頭部靠在媽媽肩膀上),輕拍其背部 10-15 分鐘,直到寶寶打出 “飽嗝”,避免吐奶、溢奶導致嗆咳或窒息。
健康監測:及時發現異常
新生兒無法用語言表達不適,家長需通過 “觀察體征、記錄數據” 判斷健康狀況,重點監測以下指標:
1. 體溫監測
測量方式:優先選擇腋下測溫(、方便),將體溫計水銀端放在寶寶腋窩中央,夾緊 5 分鐘,正常體溫為 36-37.2℃;避免口腔 / 肛門測溫(新生兒不配合,易損傷黏膜);
異常處理:
體溫>37.5℃:先減少衣物、降低室溫,1 小時后復測,若仍發熱(>38℃),需就醫(新生兒發熱可能提示感染,不可自行用藥);
體溫<36℃:立即用毛毯包裹寶寶保暖,喂溫奶(提升體溫),若體溫持續偏低,需就醫(可能提示保暖不足或疾?。?。
2. 排便與排尿監測
排便:
新生兒出生 24 小時內需排出 “胎便”(墨綠色、粘稠,無臭味),若 24 小時未排便,需就醫(排除腸道畸形);
母乳喂養寶寶:1-2 周內每天排便 2-5 次(黃色、糊狀),2 周后可能減少至每天 1 次或隔天 1 次(正?,F象,因母乳吸收好);
配方奶喂養寶寶:每天排便 1-3 次(黃色、較稠);
異常情況:排便帶血(鮮紅色 / 黑色)、水樣便(每天>6 次)、(排便困難、大便干結,持續 2 天以上),需就醫。
排尿:
出生 24 小時內排尿 1-2 次(尿液偏黃,因胎尿濃縮),3 天后每天排尿 6-8 次(尿液清澈或淡黃色);
異常情況:24 小時排尿<3 次(可能提示喂養不足或脫水)、尿液持續深黃(可能提示黃疸加重),需就醫。
3. 黃疸監測
生理性黃疸:出生 2-3 天出現,4-6 天達到高峰,7-10 天消退(早產兒可能持續 2-4 周),表現為面部、眼白發黃,寶寶精神好、吃奶正常,無需特殊處理(可適當曬太陽,每天 10-15 分鐘,避免暴曬,保護眼睛和會陰部);
病理性黃疸:出生 24 小時內出現、持續超過 2 周(足月兒)/4 周(早產兒)、黃疸程度重(蔓延至軀干、四肢)、寶寶拒奶、嗜睡,需立即就醫(可能需藍光,避免膽紅素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