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要點
功率匹配:功放的輸出功率應與音箱的額定功率相匹配,功率過大可能損壞音箱,功率過小則無法發揮音箱的性能。
頻率響應:優質的功放應在全頻段內提供平穩的頻率響應,與音箱的頻率響應范圍相匹配,以保證音質的平衡和真實。
阻抗匹配:功放的輸出阻抗要與音箱的輸入阻抗相匹配,否則可能導致功率分配不均,影響音質。
聲道匹配:根據音響的聲道需求選擇合適的功放,如追求家庭影院效果,可選擇多聲道功放。
預算范圍:明確 “核心預算”,避免過度投入
功放音響的價格跨度極大(從千元到幾十萬),建議按 “音箱占 60%、功放占 40%” 分配預算(音箱對音質影響更大):
入門級(1000-3000 元):適合新手 / 預算有限,滿足 “能聽、清晰”,如千元內 2.0 桌面套裝、3000 元內 5.1 入門 AV 套裝。
進階級(3000-10000 元):追求音質提升,如 5000 元內 HI-FI 套裝(功放 + 書架箱)、8000 元內 5.1 中高端 AV 套裝。
發燒級(10000 元以上):適合音質發燒友,側重品牌旗艦型號(如馬蘭士、天龍的 HI-FI 功放,杰士、KEF 的音箱)。
避坑指南 —— 新手常犯的 5 個錯誤
只看品牌,不看參數:比如 “天龍功放都好”,但低端天龍 AV 功放功率可能不足,不如同價位國產功放(如天逸、馬蘭士入門款)。
追求 “多聲道”,忽略功率:比如買 7.1 聲道 AV 功放,但每聲道功率只有 30W,推不動大音箱,不如選 5.1 聲道、每聲道 50W 的功放。
音箱功率 “越大越好”:小空間用 100W 以上的落地箱,音量開小了音質悶,開大了擾民,反而不如 50W 的書架箱。
跳過試聽,直接網購:音箱音質 “耳聽為實”,同參數的不同品牌音箱,聽感差異極大(如 KEF 偏細膩,杰士偏勁爆),建議先試聽再下單。
預算全給功放,音箱省錢:音箱對音質的影響占 60% 以上,比如 5000 元預算,寧可買 3000 元音箱 + 2000 元功放,也別買 2000 元音箱 + 3000 元功放。
相關郵寄注意事宜:附件,故障說明和包裝。郵寄來的機器如果有不通用的附件一定要配齊,一般的電源線,音頻線我們肯定是有的,那就不需要郵寄,比如像BOSE、創新、NAIM、音樂傳真等一些品牌往往有不通用的特殊接口或者電源配件,事先電話與我們溝通一下。寄來的機器是什么故障現象,是如何損壞的,有無維修歷史都要寫清楚,特別是本次故障在當地維修過但沒有修好的,一定要詳細的說明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