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自動化項目的落地,是一場從圖紙到現實的系統性工程,需經歷方案設計、設備選型、編程組態、安裝調試到終交付的全流程把控,每個環節都影響著項目的穩定性與效率。
方案設計是項目的 “藍圖”。需先調研現場需求,比如某飲料生產線項目,要明確 “每小時灌裝 5000 瓶” 的產能目標,再規劃控制邏輯:用 PLC 協調傳送帶、灌裝機、封蓋機的聯動,通過傳感器檢測瓶體位置,HMI 實時顯示生產數據。方案中需標注關鍵參數,如電機功率、通信協議,為后續選型提供依據。
設備選型要兼顧性能與兼容性。PLC 優先選支持主流協議(如 Modbus、Profinet)的品牌,避免通信障礙;伺服電機需匹配負載扭矩,比如搬運 10 公斤物料的機械臂,應選額定扭矩 1.5N?m 以上的型號;傳感器則要適應現場環境,潮濕車間需選 IP67 防護等級的光電開關。某自動化倉庫項目因選錯不防粉塵的接近開關,導致調試階段頻繁誤觸發,更換設備后才解決問題。
編程組態是 “賦予設備智慧” 的環節。PLC 程序采用模塊化設計,將上料、加工、下料等工序寫成獨立子程序,方便調試;HMI 界面按操作邏輯分區,急停按鈕放在顯眼位置,參數設置區加權限密碼。調試時先進行單點測試,比如手動觸發氣缸動作,再聯動測試整條生產線,用示波器檢測傳感器信號是否穩定。
交付前需進行帶載試運行,連續運行 72 小時無故障后,向客戶提交操作手冊和維護清單,培訓操作人員掌握日常點檢(如檢查接線端子溫度)和簡單故障排除(如電機過載復位)。某汽車焊接線項目通過嚴格的試運行,提前發現機器人軌跡偏差問題,調整參數后順利交付,贏得客戶認可。
整個實戰過程,既要懂技術細節,又要通全局協調,才能打造出可靠的自動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