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法-濕法聯合工藝 結合兩種工藝優勢提升效率: 廢靶材先經回轉窯1200℃揮發富集,銦含量從0.1%提升至0.5%。 富銦煙塵通過酸浸-萃取-電解流程精煉,整體回收率從傳統工藝的54%提升至85%。 該方案投資成本較單一濕法降低30%,但需配套煙氣凈化系統防止銦揮發損失。 韶關運田金屬總結:隨著光伏和顯示面板產業擴張,2025年中國ITO靶材回收市場規模預計突破50億元。物理法因成本優勢(處理成本2000元/噸)在中小型企業普及,而大型企業更傾向聯合工藝(綜合回收率>90%)。 未來發展方向將聚焦:短流程設計(工序減少40%)、智能化控制系統(能耗降低25%)、以及銦錫同步回收技術的突破。
回收1噸銦可減少50噸原礦開采,成本降低30%~50%。高純銦需求穩定,半導體和光伏領域推動回收緊迫性。濕法、火法冶金等技術靈活適配不同廢料,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
物理分離法中的機械剝離技術,是通過破碎、篩分和浮選等方法,將ITO涂層與玻璃基板進行分離。隨后,再結合化學處理對分離出的ITO涂層進行銦的提取。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LCD面板的回收,但需注意,其純度可能相對較低。再生銦的應用廣泛,包括重新制備ITO靶材,以及在半導體、合金等領域的使用。從經濟角度看,回收1噸銦可以減少大約50噸原礦的開采,同時,回收銦的成本相比原生銦要低30%~50%。綜上所述,ITO銦的回收不僅對環境友好,還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電子廢棄物數量的不斷增加,且環保的回收方案將成為稀散金屬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所在。
銦靶材主要由金屬銦制成,具有質軟、延展性好和導電性強的特點。作為稀有金屬,銦在自然界的含量稀少,但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其成為眾多高科技產品的核心組件。銦靶材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電子工業等領域,是制造高性能電子元器件的關鍵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