銦回收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銦在電子設備中的低濃度和與其他金屬的合金化。傳統的回收方法難以有效提取,需要采用濕法冶金或火法冶金等先進技術。同時,回收過程中需確保電子廢物流的分類和處理,以減少污染物對回收過程的影響。 銦回收具有重要的環保和經濟效益。通過回收廢舊靶材中的銦,可以減少對新資源的開采,降低環境污染,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此外,回收銦還能穩定市場供應,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火法-濕法聯合工藝 結合兩種工藝優勢提升效率: 廢靶材先經回轉窯1200℃揮發富集,銦含量從0.1%提升至0.5%。 富銦煙塵通過酸浸-萃取-電解流程精煉,整體回收率從傳統工藝的54%提升至85%。 該方案投資成本較單一濕法降低30%,但需配套煙氣凈化系統防止銦揮發損失。 韶關運田金屬總結:隨著光伏和顯示面板產業擴張,2025年中國ITO靶材回收市場規模預計突破50億元。物理法因成本優勢(處理成本2000元/噸)在中小型企業普及,而大型企業更傾向聯合工藝(綜合回收率>90%)。 未來發展方向將聚焦:短流程設計(工序減少40%)、智能化控制系統(能耗降低25%)、以及銦錫同步回收技術的突破。
溶劑萃取法(化學法) 以濕法冶金為基礎,通過P204萃取劑選擇性富集銦: 含銦物料經硫酸浸出后,在pH=1.5-2.0條件下進行三級逆流萃取,銦萃取率可達98%。 該工藝對低品位原料(含銦0.02%)適用性強,但存在試劑消耗大(硫酸用量2-3噸/噸銦)、廢水處理成本高的問題。
氧化銦是一種寬禁帶半導體,具有良好的光學透明性,而氧化錫的引入則增強了材料的導電性。這種成分結構使得ITO材料在保證高透光率的同時也具有低電阻率,兼具光學和電學性能。ITO靶材的這一獨特特性使其成為透明導電膜的主流材料,尤其適用于要求高透明度的光電設備和顯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