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局部創新與差異化
允許在細節處創新:在遵循整體設計規范和品牌核心元素的基礎上,鼓勵設計師在產品的細節部分進行創新。如機械產品的操作界面、按鈕設計、散熱孔造型等,通過這些細節的創新,可以為產品帶來獨特的個性,同時又不會影響整體的品牌風格。
針對不同市場和用戶群體差異化設計:分析不同市場和用戶群體的需求特點,在設計規范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設計。比如,針對高端市場的機械產品,可以在材質選擇、工藝細節上體現出更加精致和豪華的特點;而針對普通消費市場,則注重性價比和實用性的體現。
優化功能與結構
功能創新驅動外觀變化:從產品的功能出發,尋找功能與外觀結合的創新點。例如,通過優化機械產品的散熱功能,設計出更的散熱結構,如采用獨特的散熱鰭片形狀或布局,不僅能提升產品性能,還能為外觀帶來獨特的視覺效果,使其在滿足散熱功能規范的同時,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外觀。
創新結構設計:在不違反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等設計規范的前提下,嘗試新的結構形式。例如,運用輕量化設計理念,采用新型的框架結構或內部支撐結構,使機械產品在減輕重量的同時,外觀上呈現出簡潔、精致的美感。或者利用可折疊、可伸縮等靈活的結構設計,讓產品在不同使用場景下具有不同的外觀形態,增加產品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核心,是企業運用設計的關鍵環節,它實現了將原料的形態改變為更有價值的形態。工業設計師通過對人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等一切關于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認知,進行產品的功能、性能、形式、價格、使用環境的定位,結合材料、技術、結構、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成本等因素,從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角度進行創意設計,在企業生產管理中保證設計質量實現的前提下,使產品既是企業的產品、市場中的商品,又是老百姓的用品,達到顧客需求和企業效益的完美統一。
與傳統產業相比,工業設計產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征。作為典型的集成創新形式,與技術創新相比,工業設計具有投入小、周期短、回報高、風險小等優勢。作為制造業價值鏈中增值潛力的重要環節,工業設計對于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