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條件
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具有滿足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業務需要的經營場所。
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工作的人員應當具備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能力,且有一定數量與防雷、建筑等相關專業的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并在其從業單位參加社會保險。
具有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質量管理體系,以及健全的技術、檔案和管理制度。
具有與所申請資質等級相適應的技術能力和良好信譽。
用于雷電防護裝置檢測的專用儀器設備應當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或者校準,并在有效期內。
專業能力: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工作的人員應當具備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能力。在資質認定工作中,需通過資質評審委員會采取理論考試和現場實操等方式組織開展的檢測能力確認考核。
專業與職稱: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專業應為防雷、建筑、電子、電氣、氣象、通信、電力、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申請甲級資質時,具備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能力的人員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不少于二名,具有中級技術職稱的不少于六名;申請乙級資質時,具備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能力的人員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不少于一名,具有中級技術職稱的不少于三名。
申請防雷檢測資質的一般流程如下:
準備申請材料:根據申請的資質等級(甲級或乙級),準備相應的材料,包括資質申請表、法人證明材料、專業技術人員材料、技術負責人材料、儀器設備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等,具體要求可參考前文內容。
網上申報:建議申請單位先在中國氣象局政務一體化平臺(/)網上提交申請,按系統要求填報相關信息并上傳申請材料。
提交紙質材料:部分地區可能還要求將紙質申請材料提交至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指定地點。紙質材料應使用 A4 紙打印或復印,填寫完整、清晰,并加蓋申請單位公章,注明日期。
受理:氣象主管機構收到申請材料后,會進行審核。能當場受理或者通過當場補正達到受理條件的,直接進入受理步驟,當場出具受理通知書;根據一次性告知通知書內容進行補正后達到受理條件的,出具受理通知書;收件之日起 5 個工作日內未收到一次性告知通知書的,從收件之日起即為受理。
審查:受理后,氣象主管機構會對申請材料進行詳細審查,可能包括對申請單位的人員資質、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場地等方面的核查。必要時,還可能進行現場考察。
決定:在規定的時間內(一般為受理后 10 個工作日左右),氣象主管機構作出決定。通過認定的,頒發《防雷裝置檢測資質證》,并在作出認定后三十個工作日內報氣象主管機構備案;未通過認定的,在十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公示:部分地區在頒發資質證書前會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無異議后,正式頒發資質證書。
不同地區的具體申請流程可能會有所差異,例如河北省在 2020 年受理雷電防護裝置檢測乙級資質申請時,要求申請單位先將申請材料原件電子版發送至郵箱進行預審,預審合格后再將紙質申請材料報送至指定地點,并攜帶所有申請材料的原件及其電子版等。建議申請單位在申請前詳細咨詢當地氣象主管機構,以確保申請流程的順利進行。
沒有防雷檢測資質會受到以下處罰:
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權限責令停止無資質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的違法行為。
罰款:處 5 萬元以上 10 萬元以下的罰款。
沒收違法所得: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承擔賠償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信用懲戒:處罰結果納入全國防雷裝置檢測單位信用信息系統并向社會公示,可能會影響企業在行業內的聲譽和后續發展,如被列入 “黑名單”,氣象主管機構實施行政審批時,不得委托該單位開展相關防雷技術服務。
追究刑事責任:如果無資質從事防雷檢測的行為構成犯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例如在檢測中故意弄虛作假,導致重大事故發生,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
具體的處罰情況會根據違法情節的輕重、是否存在違法所得、是否造成損失以及是否積極配合整改等因素來綜合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