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工程學是工業設計的重要支撐學科。它研究人與產品、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對人體尺寸、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研究,優化產品設計,使產品與人達到匹配狀態。在辦公家具設計中,依據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座椅的高度、靠背的曲線、扶手的位置等,能有效減輕使用者的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在交通工具設計中,考慮駕駛員的操作習慣、視野范圍以及乘坐者的舒適性,設計出合理的駕駛艙布局和座椅設計。人機工程學的應用,讓產品更加符合人體的自然行為模式,提升用戶使用產品時的舒適度和性,從而增強產品的用戶體驗和市場競爭力。
在產品外觀設計過程中,必須重視法律與倫理問題。從法律角度看,產品外觀設計受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法規保護。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要避免抄襲他人外觀設計專利,防止侵權行為。申請外觀設計專利能保護企業的創新成果,防止競爭對手模仿,維護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
同時,產品外觀設計也涉及倫理問題。設計不能采用誤導消費者、違背公序良俗的元素。例如,在食品包裝設計中,不能通過虛假的外觀設計夸大產品功效或誤導消費者對產品成分的認知;在兒童產品設計中,要確保外觀設計符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需求,避免使用暴力、恐怖等不良元素。設計師應秉持道德責任,運用設計為社會創造積極、正面的價值,讓產品外觀設計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體現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
人機工程學在機械設備外觀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致力于使機械設備與操作人員之間達到的協調匹配狀態。在操作界面設計方面,按鈕、手柄、操縱桿等的位置、大小、形狀和觸感都要根據人體手部的生理結構和操作習慣進行設計。例如,大型起重機的操作手柄,其形狀和尺寸要貼合操作人員的手掌,表面采用防滑材質,方便操作人員在長時間操作過程中舒適、穩定地握持,并且操作力的大小要適中,既保證操作的準確性,又不會讓操作人員感到過度疲勞。在設備的可視性設計上,儀表盤、顯示屏等信息展示區域要位于操作人員的視野范圍內,信息的布局和顯示方式要清晰易懂,便于操作人員快速獲取關鍵信息。此外,機械設備的整體高度和操作位置也要考慮操作人員的身高范圍,例如,常見的工廠流水線設備,其工作臺高度會根據大多數工人的身高進行設計,使工人在操作時能夠保持舒適的姿勢,減少身體的勞損,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因操作不便導致的風險。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機械設備外觀設計需要不斷創新。一方面,可以從功能創新的角度出發,通過外觀設計的改變來實現新的功能或提升現有功能。例如,一些新型農業機械設備,通過創新的外觀設計,將原本分離的多個功能模塊整合在一起,使設備在操作時更加便捷,同時減少了設備的占地面積。另一方面,在造型設計上創新,突破傳統機械設備的刻板印象。可以借鑒自然形態、現代藝術等元素,創造出獨特新穎的外觀造型。比如,某些環保機械設備的外觀設計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態,既具有獨特的美感,又能傳達出環保、和諧的設計理念。此外,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也是創新的重要途徑,如 3D 打印技術能夠實現復雜、個性化的外觀造型,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創意空間,使機械設備外觀設計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市場中展現出獨特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