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口貨運中遇到運費到付時,要先與業務合同查對。
要熟悉整個貨運各個環節的業務及技術要求,事先準備好相關單證,避免產生可能出現的滯報金(關稅方面)、滯納金(關稅和承運人方面)和倉儲費用(港口和貨代方面)。
根據對貨物重或體積對運費的影響,合理考慮貨物的包裝。
除了事先商定的運費之外,與貨代結算時要仔細檢查所有的單證,特別是運單上的體積和重量是否與實際的相符。
對每一票貨產生的費用逐相記錄,并定期加以分析。
國際快遞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快遞、物流業務。例如意大利有一家專門經營服裝的公司,它有5000家專賣店,分布在60個國家,每年銷售的服裝約5000萬件。其總部在意大利,所有的工作都是通過80家代理商進行。若某一專賣店發現某一款式的服裝需要補貨,立即通知所指定的某一代理商,該代理商立即將此信息通知意大利總部,總部再把這一信息反饋給國際快遞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便根據專賣店的需求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打包、組配、送貨。整個快遞過程可在一周內完成。
國際快遞運輸是中間環節很多的長途運輸。國際快遞運輸是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之間的運輸,一般來說,運輸的距離都比較長,往往需要使用多種運輸工具,通過多次裝卸搬運,要經過許多中間環節,如轉船、變換運輸方式等,經由不同的地區和國家,要適應各國不同的法規和規定。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的運輸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作好組織、環環緊扣,避免在某環節上出現脫節現象,給運輸帶來損失。
國際快遞運輸的時間性強。按時裝運進出口貨物,及時將貨物運至目的地,對履行進出口貿易合同,滿足商品競爭市場的需求,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及時結匯,都有著重大意義。特別是一些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和敏感性強的商品,更要求迅速運輸,不失時機地組織供應,才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有利于鞏固和擴大銷售市場。因此,國際快遞運輸必須加強時間觀念,爭時間、搶速度,以快取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