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茅臺酒用的酒瓶,初是用本地生產的缸甕,從清朝咸豐年間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質壇形酒瓶,有裝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號。后曾一度改為微扁長方形酒瓶。民國四年(1915年)以后,改用圓柱形、體小嘴長的黃色陶質釉瓶。建國后,才改為白色陶瓷瓶和人們見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樸實大方。
茅臺酒作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46]建國后,茅臺酒又多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茅臺酒有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中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在中國酒業中的傳統特殊地位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三代偉人的厚愛和長期市場風雨考驗、培育的結果。亦得到人民群眾在實際的生活品味和體驗中的贊譽之聲。
深入貫徹“人才是重要資源,員工是寶貴財富”的人才觀。樹立新時代“五匠”質量觀,厚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工匠的濃厚氛圍,持續、深入開展師帶徒、勞模、大師隊伍、傳承人譜系等建設工作;深入挖掘為茅臺作出突出貢獻的祖師、宗師、工匠、大師等典型事跡,系統梳理為茅臺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及突出貢獻的、省領導、公司老領導、酒行業專家等,建立好與消費者、茅粉的連接方式,講好茅臺“人”的文化故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具有茅臺特色的多領域、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復合型人才快速成長,為茅臺發展儲備人才力量。
梳理中國酒史、茅臺酒歷史及茅臺的創業史、奮斗史、發展史,子公司發展歷史等;挖掘茅臺鎮歷史、茅臺酒歷史、茅臺紅色文化等見證性材料;持續做好茅臺廠史、年鑒的相關工作。注重用好企業歷史資源,深挖歷史文化價值,做好茅臺檔案的開發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