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茅臺酒是中國大曲醬香型的鼻祖,歷史悠久。產地內出土的文物中,有相當部分是商周時代的酒具,說明當時已經有酒。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茅臺當地就能釀酒,史稱枸醬酒。明末清初,以大曲參與糖化、發酵、蒸餾取酒的工藝日趨成熟。數百年來,飛天茅臺酒釀造工藝在繼承和發展中不斷完善,至今仍完整延用。
茅臺酒生產所用高粱為糯性高粱,當地俗稱紅纓子高粱。此高粱與東北及其它地區高粱不同的是,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鏈淀粉含量達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十分有利于茅臺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使茅臺酒每一輪的營養消耗有一合理范圍。茅臺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單寧,通過茅臺工藝發酵使其在發酵過程中形成兒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臺酒香味的前體物質,后形成茅臺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有機物的形成與茅臺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關,也是茅臺酒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的重要因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茅臺酒富含一定的多酚類物質,適量飲用,不傷肝。
在此期間,要經歷重陽下沙、端午踩曲、長期貯存等工藝環節的淬煉,制酒生產一年一個生產周期,順應季節變換,歷經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釀制而成的基酒還需在陶壇中經過三年以上的貯存,后,采用酒勾酒的方式將一百余種不同酒齡、不同香型、不同輪次、不同酒度等各有特色的基酒進行組合,形成了茅臺酒的典型風格。
茅臺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余種。茅臺酒香氣成分眾多,有人贊譽“風味隔壁三家醉,雨后開瓶十里芳”。茅臺酒香而不艷,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定在52°—54°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