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來,北大醫院擁有著一批國內的首創專業學科以及在我國率先開展的診療技術,如國內首創兒科教研室(1929年)、泌尿外科(1946年)、腎臟病專業(1950年)、綜合醫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小兒外科(1950年)、兒科神經專業(1961年);建立全國早的麻醉科實驗室(1961年)、個臨床藥理研究所(198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改進靜脈麻醉(1951年)、宮頸癌根治術(1951年)、先心手術(50年代)、分娩鎮痛(1955年)、腎移植手術(1960年)、人工晶體植入術(1983)、冠心病介入性(1986年)、胸腔鏡手術(1992年)、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1992年)、微創切口肺移植(2005年)、經皮心室重建術(2013年)等;研制我國臺體外沖擊波碎石機(1984年)、臺自體血液回收機(1990年)等,為我國的醫學事業作出了的貢獻。
北京大學第 一醫院設有20個教研室、18個住培基地、35個專培基地,現有博士學位授予二級學科24個、碩士學位授予二級學科24個,是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醫院推動教學創新,以培養臨床醫學生勝任力為導向,開展器官系統整合的課程體系創新,PBL、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創新,形成性評價、ePortfolio等評價模式創新。
周福德在醫生這個平凡的崗位走過了30多個春秋,在醫療安 全、醫療效率、醫德醫風等工作中率先垂范,受到廣大患者、家屬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他深知,醫生肩負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重任,他把醫生的手比作士兵的槍,這雙手不僅能治病、更能醫心。他曾這樣說過:“我的工作很有意義,這輩子我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那就是當一個好醫生!”
不放棄每一個患者,資助經濟困難患者。周福德曾多次創造奇跡,將不可能變為可能。2011年9月,來自山西的90后女大學生尚月梅住進北大醫院腎臟內科病房,她被確診為“抗腎小球基底膜病導致的急性腎衰竭”,主要的治 療方式是血漿置換和血液透析。治 療價格昂貴,小尚的家境很普通,家里僅有的五萬元存款很快用完了,但后續的治 療仍需高額的醫藥費用。在小尚“命懸一線”之際,周福德捐出2萬元人民幣及時的接續上了,還積極聯系社會機構,協助募集醫藥費。在此后5個多月時間里,小尚共經歷了13次血漿置換和72次血液透析。2012年2月20日,新華網以《90后重癥女大學生病情好轉 腎功能奇跡般部分恢復》為題報道了這個故事。隨后,她的腎功能獲得部分恢復,暫時脫離透析治 療,完成了大學學業,并在2022年的世界腎臟日當天做了腎移植手術,重獲新生,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