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死人的地方;墳地主要是指人去世后,將遺體或骨灰式遺物統一集中到一個統一的地點,這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文明和進步。如今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公墓建設成為了城市發展的必然。
2018年9月7日,民政部公布《殯葬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條例擬規定,安葬骨灰的獨立墓位占地面積不得超過0.5平方米 [1]。
民俗心理也是影響價格的一個因素。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大家都相中的墓穴會使價格上漲。而在人們心目的中的好墓地、好墓穴,往往與人們的民俗心理有關,即人們常說的“風水”的好壞。一般地,“風水”越好的墓地、墓穴價格越高。
停靈:又稱暫厝,將尸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于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