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腸胃。然后喂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后再喂料。然后,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后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濕羽毛。
原雞是雞形目雉科原雞屬的1種。又名茶花雞。為家雞的始祖,現產于中國的云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海南省。東南亞、印度、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也有分布。原雞體型近似家雞。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征。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的公雞,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后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從頸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棲于熱帶和亞熱帶山區的密林中,常至林緣的田野間覓食植物種子、嫩芽、谷物等,兼吃蟲類及其他小形動物。巢營于地面稍凹隱處,鋪以落葉和雜草等。在云南南部2月開始產卵,3~5月為高潮期,有的持續到10月。
雉雞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1種。又名野雞,山雞,雉,環頸雉,項圈野雞。在中國,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于全國。體長90~100厘米米。雄鳥羽色華麗。在華東所見的雉雞,頭頂黃銅色,兩側有白色眉紋。頦、喉、后頸均黑,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所以通稱為環頸雉。背部前為金黃色,向后轉栗紅,再后為橄欖綠,均具斑雜。尾羽甚長,主為黃褐色,而橫貫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屬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下體余部亦多斑雜。平時棲息于有草叢和樹木的丘陵,嚴冬遷至田野間,覓食昆蟲、植物種子、漿果和谷物。腳強善走,翅短,不能高飛和久飛。叫聲單調而低沉。
土雞苗也叫草雞苗、笨雞苗、柴雞苗,是指放養在山野林間、果園的肉雞。具有耐粗飼、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肉質鮮美。雞蛋在城鄉市場上非常暢銷,且蛋價也高于普通雞蛋。雞肉、蛋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市場需求前景廣闊。對于條件一般的農戶來說,飼養柴雞的成本又比較低廉,適合家庭養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