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申訴
首先,企業在遭受工商局行政處罰后,應當依法進行申訴。如果在處罰決定書的送達之日起60天內,企業認為工商局的處罰決定有錯誤或不合法,可以向上一級主管機關或者根據規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申訴可以為企業提供追求合法權益的途徑。如果申訴成功,處罰也會消除。
主動承擔責任并采取補救措施
其次,企業應主動承擔責任,并采取具體、有效的措施,消弭行政處罰對企業的影響。企業可以制定和執行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遵守法律法規,監管各部門的行為,保證企業的合法合規經營。同時,企業也可以積極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通過賠償被損害的消費者或其他受傷方,彌補對社會的不利影響,增強社會責任感與公信力。
與三方評級機構積極溝通
企業可以積極與三方評級機構進行溝通。三方評級機構是評估企業信用等級的機構,企業可以向其提供準確的經營和財務信息,向其透明地展示企業經營狀況和信用風險,以獲得更為客觀和準確的評級結果。此外,企業也可以向評級機構咨詢評級標準和評級流程,了解如何提高企業信用等級。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加處罰款的數額不得超出罰款的數額;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依法處理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匯款劃撥抵繳罰款;
(三)根據法律規定,采取其他行政強制執行方式;
(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批準延期、分期繳納罰款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期限,自暫緩或者分期繳納罰款期限結束之日起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