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快遞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快遞、物流業務。國家與國家(或地區)傳遞信函、商業文件及物品的遞送業務,即是通過國家之間的邊境口岸和海關對快件進行檢驗放行的運送方式。國際快件到達目的國家之后,需要在目的國進行再次轉運,才能將快件送達終目的地。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標準英文名為International Express Service。
國際快遞運輸涉及到國際關系問題,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涉外活動。國際快遞運輸是國際貿易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組織貨物運輸的過程中,需要經常同國外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廣泛的業務聯系,這種聯系不僅是經濟上的,也常常會涉及到國際間的政治問題,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涉外活動。因此,國際快遞運輸既是一項經濟活動,也是一項重要的外事活動,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用經濟觀點去辦理各項業務,而且要有政策觀念,按照中國的對外政策的要求從事國際運輸業務。
國際化信息系統是國際物流,尤其是國際聯運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國際信息系統建立的難度,一是管理困難,二是投資巨大,再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區物流信息水平較高,有些地區較低,所以會出現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統的建立更為困難。
當前國際快遞、物流信息系統一個較好的建立辦法是和各國海關的公共信息系統聯機,以及時掌握有關各個港口、機場和聯運線路、站場的實際狀況,為供應或銷售物流決策提供支持。國際物流是早發展“電子數據交換”(EDl)的領域,以EDI為基礎的國際物流將會對物流的國際化產生重大影響。
重要性
物流是開展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世界范圍的社會化大生產必然會引起不同的國際分工,任何國家都不能夠包攬一切,因而需要國際間的合作。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流動是由商流和物流組成的,前者由國際交易機構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后者由物流企業按各個國家的生產和市場結構完成。為了克服他們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開展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國際物流。
國際快遞空運標準化是指以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裝備,包括專用工具等的技術標準,包裝、倉儲、裝卸、運輸等各類作業標準,以及作為現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標準,并形成全國以及和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
國際快遞空運是一航國際的業務之一。公司取得中國航空總局頒發的空運銅牌,并與“國航”(CA)、南方航空(CZ)、大韓航空(KE)直接簽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