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環境先天不足
中國土地總量雖然較大,土地總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只有0.8公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9.27%,所構成的復雜地形地質條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營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質新構造運動較活躍,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嚴重。同時,還有分布廣泛、類型多樣、演變迅速的生態環境脆弱帶,如沙漠、戈壁、冰川、凍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積就占國土面積的28%,此外還有沼澤、灘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難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國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中國降水量地區有效期異和年內、年際變化大,導致全國范圍內旱澇災害頻繁,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中國暴雨強度大、分布廣,是易造成洪澇、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山崩、塌方、滑坡的重要在原因。在中國獨特的地質地貌基底上,一旦植被破壞,水熱優勢則立即會轉化為強烈的破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