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耳粉末淺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菌絲散在或粘結成團,無色或淡棕色,細長,稍彎曲,有分枝,直徑2.5~6.5μm。孢子褐色,卵形,頂端平截,外壁無色,內壁有疣狀突起,長8~12μm,寬5~8μm。人工栽培的槐耳在色澤、形狀、大小都比較統一、有規則,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蓋面黃褐色至紅褐色,蓋緣為淡黃褐色,有同心環帶和環溝,并有縱皺紋,表面有光澤。而野生槐耳在色澤上不統一,形狀大小不一,表面沒有明顯光澤。
槐耳野生資源稀缺,人工培育困難,生長周期長,生物效應低。用固體發酵法生產槐耳菌質,液體培養法生產菌絲體。 固體發酵菌絲體生長溫度5℃,溫度37℃,適pH5.5。 液體培養培養基:玉米粉2%,豆餅粉2%,pH5左右。溫度:27-28℃。 種齡:96h。 接種量:10%-15%。培養時間:6-7d。在上述適宜培養條件下,液體培養槐栓菌的菌絲干重基本穩定在2g/100ml。
槐耳野生資源稀缺,人工培育困難,生長周期長,生物效應低。目前用固體發酵法生產槐耳菌質,液體培養法生產菌絲體。 固體發酵 菌絲體生長溫度5℃,溫度37℃,適pH5.5。
槐栓菌子實體無柄,菌蓋半圓形,常呈覆瓦狀,木栓質,棕褐色,近光滑,有少數環紋,(2.5-7)cm×(3-4)cm,菌肉黃白色,干后有香味,厚4-300mm,菌管長約5mm,壁厚而光整,孔口黃白色,多角形,每1mm間5-6個,孢子無色,光滑,孢子印白色,常有囊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