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而嚴格意義上講,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兌而成的配制酒則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主集中在長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貴州仁懷、四川宜賓、四川瀘州三角地帶有著全球規模、質量的蒸餾酒產區,分別為中國三大名酒的茅五瀘,其白酒產業集群扛起中國白酒產業的半壁河山。
醬香型白酒原料為“沙”,沙是仁懷地區土話,指的是紅纓子糯高粱。在每年大生產周期中,分兩次投料:次投料稱下沙,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后需經過八次發酵,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左右。由于原料需要經過反復發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較粗,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下沙為80%比20%,糙沙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為了保證酒質的純凈,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輔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細來調節。
若是無色透明玻璃瓶包裝,把酒瓶拿在手中,慢慢地倒置過來,對光觀察 瓶的底部,如果有下沉的物質或有云霧狀現象,說明酒中雜質比較多;如果酒液不失光、不渾濁,沒有懸浮物,說明酒的質量比較好。因為從色澤上看,除醬香型酒外,一般白酒都應該是無色透明的。若酒是瓷瓶或帶色玻璃瓶包裝,稍微搖動后開啟,同樣觀其色和沉淀物。
嘗酒中重要的部分,飲酒入口要慢而穩,使酒先接觸舌尖,次兩側.后到舌根,使酒液滿舌而進行味覺判斷,主要看“酸、甜、苦、辣、澀”五味是否協調、平和。酒的味感是關系酒品優劣的重要的品評標準,酸味給人以醇厚、清爽、干凈的感覺;甜味給人以舒適、滋潤、圓正、純美豐滿、濃郁的感覺;苦味在一些酒品中也并非劣味;適量的澀味對于一些特定酒品可以提高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