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產業是指有會展相關服務企業、機構、部門形成的產業體系。會展經濟是指由會展及相關產業構成的經濟范疇。
會展產業是國內高速發展起來的產業。國內開始正式提出會展產業大約在1998年—1999年之間。由于國外專家認為會展產業對相關產業具有1:9的拉動作用,會展不僅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還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因此,會展產業受到很多地區和城市的重視。
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更加發展,也就出現了大型博覽會,甚至是世界性的博覽會。其規模和形式空前壯大,還到處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博物館、陳列館。隨著科技的發展,展覽有形式上、內容上都有了重大的革新的突破,例如融聲、光、電于一體的綜合表現手法,甚至出現列車展覽、汽車展覽、輪船展覽、飛機展覽(即把展品裝在某一大型運輸工具上,到處流動,供人參觀),還有僅僅是放映錄像或張內貼圖表,甚至采用電傳交流的貿易展覽等。
調節供給會展活動能為產品供給者提供展示產品性能的機會,比較不同產品的性能、價格等方面的差異,測算市場供給方面的競爭態勢,為企業的市場供給決策提供依據,從而促進有效供給增長。
會展活動能增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傳統習俗的人們之間的互相交流與了解,消除溝通障礙,擴大共識,為產品的跨區域、跨文化、跨民族、跨環節的流通創造條件,有利于供給實現和供給創造。
選擇展會應從以下四方面來考慮:
其一,看一看是不是能滿足公司的銷售策略,增加現存市場的產品銷售,推出換代產品,開拓新的市場,還是區域或縱向銷售。
其二,不同的展覽會吸引的展商和觀眾是不同的,有的吸引的是全國各地的買家,有的吸引的是當地買家,因此,當然會影響到企業的銷售針對性與效果。在一個以科技為主的展覽會上,也許推出采用新技術的產品更合適一些,突出其技術的先進性與含量;在這樣的展覽會上如果想靠采取優惠的方法去增加老產品的銷售,顯然是不合適的。
其三,這樣的展覽會是不是適合企業展出自己的產品,包括產品的上游下游展出類型與情況。
其四,展出的時機是不是合適,是不是能配合企業的銷售計劃。
總之,企業要選擇好展會,自己應該先成為一個好的參展者,需要多方面地掌握信息,加強對展覽知識的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