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裝設備工業真正起源于50年代蘇聯技術的引進之時。從60年代開始,由于輕工業的發展,首先在自行車制造行業出現了自動化生產的流水線,這期間我國涂裝工業的主要任務還是以防腐為主。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外涂裝技術的發展,通過技術引進和與國外技術的交流,我國涂裝技術開始飛速的發展,在涂裝自動化生產方面,靜電噴涂和電泳涂漆技術的推廣應用、粉末噴涂技術的研制及推廣,特別是家電行業、日用五金、鋼制家具,鋁材構件、電器產品、汽車工業等領域的蓬勃發展,使涂裝設備有了明顯的進步與長足的發展。
烘干方式為熱風循環對流方式其優點為烘烤均勻, 尤其適合熱容量較大的工程機械零部件。加熱熱源有蒸汽、電、輕柴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
輸送系統:
對于工程機械部件 (結構件) 來說,采用自行電動葫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選擇。
自行電動葫蘆輸送系統由門架立柱、承載軌道、滑導電軌及集電器、載物車、電動葫蘆、 PC 控制的中央控制柜組成。
要使得涂裝設備利用率達到比較高的水準,就需建立合理的涂裝生產流水線,首先要確定生產綱領、完善工藝設計、方案規劃,然后才能進行設備的設計、制造和安裝。因此工藝設計、方案規劃是建立生產線的基礎,正確、合理的流程對生產操作及產品質量將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工藝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工件表面前處理方法、涂裝方式、涂料性能、噴涂環境、流程規劃等。
電泳涂漆包括四個過程:
1 )電解(分解)
在陰極反應初為電解反應,生成氫氣及氫氧根離子 OH ,此反應造成陰極面形成一高堿性邊界層,當陽離子與氫氧根作用成為不溶于水的物質,涂膜沉積,方程式為: H2O→OH+H
2 )電泳動(泳動、遷移)陽離子樹脂及 H+ 在電場作用下,向陰極移動,而陰離子向陽極移動過程。
3 )電沉積(析出)
在被涂工件表面,陽離子樹脂與陰極表面堿性作用,中和而析出不沉積物,沉積于被涂工件上。
4 )電滲(脫水)
涂料固體與工件表面上的涂膜為半透明性的,具有多數毛細孔,水被從陰極涂膜中排滲出來,在電場作用下,引起涂膜脫水,而涂膜則吸附于工件表面,而完成整個電泳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