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業設計材料的重要性 材料是工業設計的物質基礎和載體,是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方面。工業設計材料由比較單一的木材、陶瓷、玻璃、金屬到越來越豐富的塑料、復合材料等等,為產品設計展開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基本功能相同的產品,由于采用了不同材料和加工工藝,就可以帶來巨大的形態變化,隨后帶來的是使用變化和精神功能的變化。 2.設計材料的分類 按照材料的來源:天然材料、加工材料、復合材料等等 木頭材料可以算得上古老的天然材料了,具有天然色澤及紋理、質量輕、富有韌性。木材的種類繁多,不同的密度和質地可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美感,也可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木料的制造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經歷一次刨花板的發展革命,將木頭刨碎、重組制成質地更加均勻、各向同性材料,例如膠合板和中密度纖維板(MDF)。從家具到地板,木材的創意使用也成為了設計領域的熱門話題,例如以竹子為材料的產品,具有獨特的可能比金屬更高的拉伸強度,這正是得益于竹子的獨特纖維結構。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制造業的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工業設計發展的階段性。與OEM模式對應的是生產型的工業設計,與ODM模式對應的是營銷型的工業設計,與OBM模式對應的是策略型的工業設計。三個階段的工業設計產業,都會對設計師和設計服務提出自身獨特的要求,與之相應的,工業設計的教育也須隨之不斷調整自身,產業模式是工業設計教育的真正指揮棒。現行的許多錯誤的教育觀念,錯誤的課程設置,皆源于對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階段的模糊認識。 (1)生產型的工業設計 生產型的工業設計強調設計與生產的緊密結合。天花亂墜的概念設計在此階段沒有太大的市場。產品造形的改良是工業設計師的核心工作,產品結構的優化和生產成本的控制是工業設計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對于企業來說,沒有太多的預算花在設計上,大部分企業都沒有自己的工業設計部門,即使委托外邊的工業設計公司進行設計,設計費用相對較低。這個時期的口號是:“能夠方便地生產的設計才是好設計” 。 這種類型的工業設計要求工業設計師具有較高的產品造形能力,并且對各種生產手段要比較熟悉,能根據產品的特點和生產的數量決定適合的材料,并能有效地和工程師進行溝通。這種熟悉生產和具有較高產品造形能力的工業設計師,我稱之為務實型工業設計師。的務實型工業設計師,只能誕生于工業設計公司和企業內的設計部門。
工業設計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工業設計師?工業設計公司應該提供什么樣的工業設計服務?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必須清晰地認識到目前工業設計產業的現狀,并準確地估計工業設計的發展方向。對現狀的清晰認知和對將來的準確判斷能夠使我們更加準確地評介現有的工業設計教育、工業設計實踐和工業設計研究。引進工業設計概念,是老一代工業設計教育工作者的貢獻。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業設計概念從國外引入中國大陸。當時的企業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工業設計師。工業設計的出現不是基于企業的需求,而是遵循著“理論先行”的模式。“理論先行”導致了“教育先行”。 “教育先行”模式導致了下列現象:一方面,高校工業設計教育空前繁榮,各地高校紛紛設計工業設計專業,招生人數也急劇增加,各種主題的工業設計研討會、工業設計節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另一方面,工業設計產業并沒有真正形成,春天并沒有真正到來。工業設計公司的收費也不高。在跟一些工業設計公司負責人交流后,共同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累”。在廣東省,工業設計服務領域內的價格戰已經打響。價格戰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新生的工業設計產業將會走幾步彎路。 “理論先行”、“教育先行”,本身并沒有錯誤。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的支持,工業設計的理論研究不可避免地陷入空虛化的泥潭。過分地夸大工業設計的作用,提出一些遙遠而不切實際的理論,是目前工業設計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工業設計學科是一門實踐的科學。如果“教育先行”演化成“教育為主”,將阻礙工業設計學科和產業的健康發展。
那么數控機床于鈑金加工包括了二大塊,加工與表面處理。鈑金的表面處理主要是二大方式:噴塑(噴粉)和噴油。大件通常用噴塑,小件可以用噴油。為什么?這是由工藝的特點決定的。 其行業特性決定了工業設備在產品設計后,絕大多數采用鈑金加工處理。 從行業角度,機器的應用環境是比較惡劣,塑料材質強度不夠,易破碎,金屬件的強度、韌性可以滿足要求; 從工藝的角度,塑料件需要開模,周期長,至少需要30天以上,大件的周期可能會達到45天,甚至60天以上,鈑金件則一般7天時間左右; 從成本的角度,大件的塑膠模動則幾十萬,但鈑金件可能只需要幾千塊錢就夠了; 從批量的角度,沒有形成量產,開塑膠模會讓單件成本增加很多,鈑金件雖然單件成本會比塑膠件高一些,但不需要分攤模具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