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裝裱工藝歷來被視為一幅書畫作品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傳統書畫作于宣紙和綾絹之上,宣紙質地纖薄、柔軟,一經墨色浸染,往往褶皺不平,既減弱了墨色的神韻,也不便于觀賞和收藏。
在宣紙和絹素上所作的書畫,因其墨色的膠質作用,畫面多皺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觀賞、流傳和收藏。只有經過托裱畫心,使之平貼,再依其色彩的濃淡、構圖的繁簡和畫幅的狹闊、長短等情況,配以相應的綾錦紙絹,裝裱成各種形式的畫幅,使筆墨、色彩更加豐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藝術性。
中國畫裝裱形制:裝裱是將繪畫給予裝潢,以便于展示和保存。亦稱裝池,裝潢,裝裱,裱褙,裝褫等。中國畫傳統的裝裱形式有卷,軸,冊,鏡片等。
經過裝裱的書畫,牢固、美觀,便于收藏和布置觀賞。而重新裝様的古畫,也會延長它的生命力。古人說:"古跡重裱,如病延醫 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手而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