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對講機的應用已十分普遍,已從專業化領域走向普通消費,從軍用擴展到民用。它既是移動通信中的一種專業無線通信工具,又是一種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具有消費類產品特點的消費工具。對講機是一種一點對多點進行通信的終端設備,可使許多人同時彼此交流,但是在同一時刻只能有一個人講話。和其他通信方式相比,這種通信方式的特點是:即時溝通、一呼百應、經濟實用、運營成本低、不耗費通話費用、使用方便,同時還具有組呼通播、系統呼叫、機密呼叫等功能。在處理緊急突發事件或進行調度指揮中,其作用是其他通信工具所不能替代的。傳統的對講機大部分采用的是單工模擬通信方式,部分對講機采用頻分雙工的模擬通信方式,數字對講機在集群通信中使用較多,但大部分是頻分雙工方式。無線電對講機和其他無線通信工具(如手機)的市場定位不同,難以互相取代。無線電對講機決不是過時的產品,它將長期使用下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關注自身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對無線電對講機的需求也將日益增長。公眾對對講機的大量使用,更促進了無線電對講機成為人們喜愛和依賴的通信工具。
同頻單工機是指發射和接收都工作在同一頻率上,其優點是:僅使用一個頻率工作,它能最有效地使用頻率資源,由于是收發信機間斷工作,線路設計相對簡單、價格也較便宜;其缺點是:雙方要輪流說話,即對方講完之后,我方才能講話,使用起來不如打電話那樣方便。但從頻率資源的利用來講,單工機是主流機型。異頻單工機只是在有中轉臺的無線電通信系統中才有使用。很多單工機既能同頻工作又能異頻工作。
這三大特點使數字對講機成為未來對講機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20世紀70年代,摩托羅拉公司率先將數字技術引入對講機系統設計中,1975年生產出數字語音加密的DVP對講機,1980年研制了一套數字數據通信系統,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使用了35000臺數字對講機。顯然,隨著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無線通信質量要求的提高及頻譜資源的日益高漲,數字對講機必將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但不管數字對講機有多廣泛的應用,在對講機技術上已經十分成熟的模擬技術,在很長一段時問內還將繼續為對講機的設計服務,向體積小、成本低、功能強、商品化的方向發展,以滿足通信用戶的不同需求。數字對講機在短時間內不可能代替模擬對講機,這兩種對講機將發揮各自的特點共同發展。
按通信業務分類
從通信業務上:分為公眾對講機、數傳對講機、警用對講機、船用對講機、航空對講機。 [1]
1.公眾無線電對講機
公眾對講機,人們俗稱為民用對講機。使用公眾對講機無須批準,不收頻率占用費,免通話費,任何人都可以選購使用。但這類公眾對講機在頻率、功率及技術指標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作為公眾對講機,技術規范規定對講機的前面板上不能設置編程操作功能,目的是防止用戶隨意擴展頻率范圍,修改工作參數。按規定,公眾對講機只能顯示頻道數,不能顯示其工作頻率。同時還規定公眾對講機可以使用低于300HZ的亞音頻技術(CTCSS),俗稱防干擾碼或叫私密線,以防止其同頻率的對講機的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