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翅型(第三型) 無翅補充型蟻王、蟻后(第三型蟻王、蟻后)比“第二型”更少見。在西沙原鼻白蟻和散白蟻群體內發現,在家白蟻群體內也偶有發現。來自不具翅芽的幼蟲或來源于工蟻。 補充繁殖蟻有兩類:短翅型(或稱成蟲第二型)和無翅型(或稱成蟲第三型)。此種現象在較高級的白蟻科昆蟲的巢中比較少見。
是兩種不同種類的昆蟲,它們主要的區別是:白蟻屬于等翅目、無蛹期,是不玩全變態的低等昆蟲,兵蟻、工蟻體色米黃或乳白色、灰白色,胸腹間不突變成細腰;畏光,活動和取食有蟻道或泥坡掩護,主要食物是木材和其他植物纖維物質,一般不貯存食物。螞蟻屬膜翅目,有蛹期,是完全變態的高等昆蟲,褐、體表黃、黑色,細腰明顯,不畏光。食性或素食性,有貯存食物的習性。由于人為的原因將原有白蟻危害的木料或家具等帶入建筑物。白蟻進入建筑后,一旦遇上合適的生存環境,就能在其中筑巢繁衍,并對建筑物及其附屬結構、家具、書籍等進行危害。
工蟻在群體中數量最多,約占80%以上,體柔軟,除某些高等白蟻外,幾乎無色素,無眼或僅存痕跡,形態與成蟲相似,通常體色較暗,有雌、雄性別之分。工蟻頭闊,復眼消失,有時僅存痕跡。工蟻往往還有大、小型之分,無生殖機能。擔任巢內很多繁雜的工作,如建筑蟻冢,開掘隧道,修建蟻路,培養菌圃,采集食物,飼育幼蟻、兵蟻和蟻后,清潔衛生,看護蟻卵等。在無兵蟻的種類中,它們還要負責抵御外敵。白蟻的脫翅繁殖蟻婚配后約一星期就開始產卵,壯年的蟻后每晝夜產卵量可達數萬粒,蟻卵孵化為幼蟻的過程約為二十天左右。從脫翅繁殖蟻產卵至齡幼蟻的誕生,大約需一個月的時間,幼蟻經過幾次蛻皮,約一個月左右即可變為成年的工蟻和兵蟻。一個成熟的白蟻群體以脫翅繁殖蟻婚配起至群體內首次產生下一代有翅成蟲,約需七一十年的時間,即可再次分飛繁殖。
外環境用藥: A. 外環境滅蟲可使用常量噴霧、低容量、超低容量噴霧,主要處理蚊蠅等孳生地。低容量、超低容量噴灑注意選擇適合的條件。 B. 注意避開魚塘、蜜蜂養殖場所等。 C. 施藥人員注意個人防護。挖白蟻巢法:是在確認有白蟻,且只有一個白蟻巢穴的情況下,把整個白蟻巢穴挖掘出來,直接破壞整個白蟻生態系統平衡,從而達到滅殺白蟻目的白蟻防治方法。直接挖巢會對建筑物造成一定的損壞,而且主巢挖掉以后,在巢外活動的部分群體仍能產生補充型蟻王、蟻后而發展新群體,故挖巢法不宜提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