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翅型(第三型) 無翅補充型蟻王、蟻后(第三型蟻王、蟻后)比“第二型”更少見。在西沙原鼻白蟻和散白蟻群體內發現,在家白蟻群體內也偶有發現。來自不具翅芽的幼蟲或來源于工蟻。 補充繁殖蟻有兩類:短翅型(或稱成蟲第二型)和無翅型(或稱成蟲第三型)。此種現象在較高級的白蟻科昆蟲的巢中比較少見。
引誘殺白蟻法:白蟻防治公司是在無法直接接觸到大量白蟻的情況下,或者不能發現活動的白蟻時,使用木塊等白蟻喜食的誘殺材料放置在白蟻活動痕跡或可能的活動區域,定期檢查,當誘集到大量白蟻時,采用噴粉、投放餌劑等方式殺滅白蟻群體的方法。讓白蟻攜帶毒粉回巢,殺滅整巢白蟻。誘殺白蟻常見的誘集方式有誘集堆、誘集箱和誘集塊(樁)等。白蟻防治中心白蟻監測控制系統是將誘殺技術產品化,其本質還是消殺滅治白蟻。挖白蟻巢法:是在確認有白蟻,且只有一個白蟻巢穴的情況下,把整個白蟻巢穴挖掘出來,直接破壞整個白蟻生態系統平衡,從而達到滅殺白蟻目的白蟻防治方法。直接挖巢會對建筑物造成一定的損壞,而且主巢挖掉以后,在巢外活動的部分群體仍能產生補充型蟻王、蟻后而發展新群體,故挖巢法不宜提倡。
短翅型稱為補充繁殖型。白蟻群體久居住在一個地方,常造成食料不足,迫使部分工蟻和少量兵蟻離開主群體遠去尋食找水。隨著時間推移和距離的遠離,再加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響,結果使它們與 主群體完全失去聯系。這時它們即組成小群體,然后群體內部就能產生補充型蟻王和蟻后,而成為獨立群體。另外,當原始蟻王、蟻后死亡后,短翅型蟻王、蟻后作為補充出現,延續整個白蟻群體的繁衍。兵蟻是群體的防衛者,雖有雌雄之分,但不能繁殖。兵蟻的頭部長而高度骨化,上顎特別發達,但已失去了取食功能,而成為御敵的武器,還可用上顎堵塞洞口、蟻道或王宮入口。由于兵蟻失去了取食功能,因而食物由工蟻飼喂。
白蟻是多形態、社會性昆蟲,所有個體都生活在群體之中,大群體可包含100萬以上個體。群體成員多態性,分若干類型,通常由工蟻、兵蟻和繁殖蟻組成。工蟻在群體中數量最多,約占80%以上,體柔軟,除某些高等白蟻外,幾乎無色素,無眼或僅存痕跡,形態與成蟲相似,通常體色較暗,有雌、雄性別之分。工蟻頭闊,復眼消失,有時僅存痕跡。工蟻往往還有大、小型之分,無生殖機能。擔任巢內很多繁雜的工作,如建筑蟻冢,開掘隧道,修建蟻路,培養菌圃,采集食物,飼育幼蟻、兵蟻和蟻后,清潔衛生,看護蟻卵等。在無兵蟻的種類中,它們還要負責抵御外敵。
